飲酒傷身是真的!研究:每週習慣喝一杯 下嚥癌風險大增19倍

飲酒傷身是真的!研究每週習慣喝一杯,下嚥癌風險暴增19倍。(圖/喝酒示意圖/pakutaso)

記者嚴雲岑臺北報導

頭頸癌爲我國十大死因第5名,在男性常見癌症中也排名第四,除了吸菸、嚼檳榔外,飲酒也是重要危險因子國家衛生研究院與成大醫院合作,針對飲酒行爲對頭頸癌風險及預後影響進行研究,發現飲酒者確診多屬末期,死亡風險也高出1.5倍,其中又以下嚥癌發生率高出19倍最明顯,可能與國人飲酒喜歡大口有關

國際癌症研究署研究指出,飲酒所產生乙醛爲一級致癌物。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口腔研究團隊副研究員張書銘解釋,酒精進入人體後,會先由乙醇去氫酶(AHD)代謝成乙醛,再由乙醛去氫酶(ALDH2)代謝成醋酸

然而,如果ALDH2基因產生變異或缺損,除了容易產生臉紅、心悸、噁心、嘔吐等症狀外,也因無法有效代謝乙醛,導致大量乙醛累積在體內,增加罹癌風險。

國衛院發表兩項酒精對頭頸癌風險及存活影響研究。(圖/記者嚴雲岑攝)

近年來多項研究已指出,ALDH2基因變異在臺灣相當常見,約2中就有1人帶有基因變異,也讓罹癌風險大幅增加。張書銘提到,此次研究發現,22%的頭頸癌與飲酒有關,酒精代謝基因ADH1B與ALDH2的變異,將會影響酒精緻頭頸癌風險的程度,若只帶有ALDH2,罹癌風險將增加3倍;一次帶有2個基因者,罹癌風險將增加4倍以上。

頭頸癌又可細分口腔癌、口咽癌、下嚥癌與喉癌。國衛院研究是從從2010年起,陸續收案1400位頭頸癌個案對照組進行問卷調查,平均追蹤4年左右。結果發現,每週只要喝1次酒,罹患頭頸癌風險將增加1.6倍,若以各癌別區分,以下嚥癌增加19倍最高,其次分別爲口咽癌3.8倍、喉癌1.5倍與口腔癌1.15倍。

張書銘解釋,喝酒可能促進頭頸癌細胞生長與轉移,加上頭頸癌患者確診時多爲末期,腫瘤較大又有轉移,纔會讓預後變差。不過,他也強調,酒精促使頭頸癌生長背後的作用機制,仍需投入更多時間進行研究。

▲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口腔研究團隊副研究員張書銘說明酒精對不同部位頭頸癌的影響。(圖/記者嚴雲岑攝)

至於下嚥癌風險較高的原因爲何?國衛院癌症研究所副所長劉柯俊提到,可能與飲酒習慣有關,一般人喝酒不會先含在口中慢慢吞下,而是直接大口灌下肚,下嚥爲黃湯下肚必經通道,長期受到刺激,也使罹癌風險大幅上升,但詳細機轉還有待研究證實

張書銘進一步說明,臺灣吸菸與嚼檳榔的人口近10年來皆有顯著下降,反觀酒精消耗量卻持續上升,其他國際研究也發現,飲酒除了會增加頭頸癌風險外,也會增加食道癌肝癌大腸癌乳癌等風險,加上半數國人缺乏完整ALDH2,罹癌機率又會增加。

國衛院希望通過此次研究結果,減少國人飲酒頻率,已確診患者更要提防含酒精能量飲料或者補品,如薑母鴨羊肉爐等,纔不會加速癌症轉移,提早邁入生命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