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移民爸爸訴心聲 離開其實很無奈

近日,一篇名爲《三個爸爸:離開北京 不是因爲我們無情文章刷爆朋友圈,受到媒體廣泛關注。

文章作者採訪了三位辦理移民父親,探尋他們離開北京,移民背後的原因。正如列夫·托爾斯泰所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被訪問的三位父親,處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分別因空氣差、房價高、孩子教育等各種原因,被逼無奈決意移民。

雖都是個例,但他們的際遇也成爲無數奮鬥在一線城市多年中產階級縮影。而他們目前的焦慮和無奈,也正是中產一族所面臨的困境

房價畸高、教育壓力大,迫使更多中產出走

房價和孩子教育問題,是當代國人最關注的話題。人們談房色變,房子除了投資屬性,還變成了劃定階層的一條標準,不僅劃定這代人的階層,還通過決定你的孩子將在哪裡接受教育,間接地劃定下一代人的命運

《三個爸爸:離開北京 不是因爲我們無情》一文中的三位父親,有兩位都是直接或間接受教育因素影響選擇移民。一位是在女兒年少時送出國留學,卻因難忍多年相思之苦,決定全家移民與女兒團聚;另一位則是多年來因是否買學區房與家人矛盾重重,面對畸高的房價,他最終痛定思痛,決意移民英國。

根據《2017美國投資移民與資產配置趨勢報告》中顯示,教育是中國人移民的第一大關鍵因素。超過30%的高淨增人士認爲孩子應該在高中階段出國留學,大學排到第二佔23.14%,初中佔到了13.76%,低齡留學正逐漸成爲一種主流價值觀

在中國,不少父母爲使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想盡辦法買學區房,主要目的是爲了讓孩子能上好學校,有更好的成長和教育環境

海歸爸爸說,他並非不願買學區房,而是深感不值。“如此高的成本和享受的教育質量是完全不匹配的,表面上是去買教育,但實際也沒買到你滿意的教育。”

在中國,買了學區房並不是一勞永逸的事情。目前,國內教育機構妖魔化盛行,每到週末,某教育機構門外是北京最堵的地方之一,除了奧數英語這種課外輔導機構,各種技能班、特長班,也是門庭若市。這一代孩子成爲中國學業壓力最大最苦的一羣人。

不論是買學區房還是移民,都是爲了給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環境。國外開放的教育理念,“不僅可以給孩子一個充滿善意的童年,更是給孩子一個健康的階級流通環境,免遭階級固化的窒息。”

對空氣的追求逐漸成爲移民的重要因素

還有一部分人,他們跑贏了房價,也能爲子女提供良好的教育,卻敗在了個人無法改變的空氣環境上。

亞布力論壇上,馬雲曾說過“相信十年以後中國三大癌症將會困擾着每一個家庭,肝癌肺癌胃癌。肝癌是因爲我們的水;肺癌是因爲我們的空氣;胃癌是因爲我們的食物。”空氣差對於成年人的身體損害是溫水青蛙短時間看不出傷害程度,但對小孩的傷害卻十分明顯。

《三個爸爸:離開北京 不是因爲我們無情》中的醫生爸爸,苦於無法根治7歲兒子不斷反覆的哮喘。尤其是提起空氣質量差時,兒子住院整日咳嗽的情景,讓人心痛。這位爸爸最終選擇移民,得到不少年輕父母的理解。

近兩年,中國因爲霧霾移民的人越來越多。僑外移民在回訪客戶中發現,近70%的人認爲優良的空氣和環境是導致他們移民的重要原因。對此,某移民機構的顧問告訴記者,“每每遇到持續的霧霾天氣,前來諮詢移民的電話就會爆增,比平時多出30%至40%,甚至有時還會多出一倍。”

目前,民衆對空氣污染帶來的健康威脅越來越敏感,特別是中產階級,他們對霧霾的忍耐正在逐漸消失。此時,選擇“出走”,移民到空氣質量佳、教育水平一流的海外開創一番新天地,成爲中產一族的不二選擇。

筆者認爲,在經濟增速放緩、房價野蠻上漲、霧霾常態化的大環境下,清潔的空氣、安全的食品,以及優質教育資源等成爲當下移民者的需求痛點。中產階級選擇走上移民道路的現象在情理之中,但移民後的生活還要面對文化背景隔膜資歷人際圈的歸零或重啓,以及“存在感”的喪失,需要他們正視這些問題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