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繃萬能?這7種傷口忌用...紅腫起水泡貼了恐引發感染
▲OK繃示意圖。(圖/CFP)
不少人會隨身帶OK繃,因爲每天在外奔波,難免有些皮肉損傷。不過,根據陸媒《生命時報》的刊文,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普通外科副主任醫師王憲偉表示,OK繃使用不當會影響傷口癒合,或者出現不良肉芽組織,嚴重的話還會造成瘻管或組織壞死。王憲偉也提醒,以下7種情況忌用OK繃。
1.窄而深的傷口,例如被鐵釘或尖刀刺傷。這種傷口用OK繃包紮後,不利於傷口分泌物和膿液的排出,爲細菌繁殖創造了條件,加重感染。正確的做法是,先按壓止血,再清潔消毒,保持傷口暴露,必要時到醫院注射破傷風疫苗。
2.燙傷。燙傷後皮膚紅腫、起水泡,均不宜用OK繃,否則會誘發感染。
3.傷口有污染或懷疑有異物的。應及時到醫院徹底清創或取出異物,再包紮處理。若傷口已有感染症狀,就更不能用OK繃。
4.動物抓傷、咬傷、毒蟲蜇傷等造成的傷口。以免毒汁和病菌在傷口內積蓄、擴散。正確的做法是用肥皂水多次清洗,然後用優碘消毒,讓傷口暴露,並及時到疾控中心注射相關疫苗。
▼毒蟲示意圖 。(圖/CFP)
5.皮膚癤腫。OK繃不利於癤腫內膿液的引流和吸收,反而有利於細菌的生長和繁殖。
6.對膠布過敏。這類人貼上OK繃後,有皮膚搔癢、發紅、起小水泡的情況,應及時撕掉OK繃,改用其他方法。
7.糖尿病患者不要隨意用OK繃。貼上OK繃後,局部皮溫升高,加上不透氣,容易促使細菌繁殖。
王憲偉指出,OK繃適合傷口淺、乾淨整齊、出血少、不需縫合的小創傷,貼上後注意保護患處不沾水,手指和腳趾處不纏繞過緊,以皮膚不發青爲宜;使用時隨時觀察傷口變化,如果覺得有類似脈搏跳動的「搏動性疼痛」,或有分泌物溢出,要及時打開,觀察傷口周圍是否有紅腫熱痛的情況,如果有就說明傷口已經發生感染,應立即請醫生處理。王憲偉提醒,不要經常用手捏壓傷口,儘可能少活動傷處,防止碰撞,以免裂開;另外,OK繃至少一天換一次。
★ 版權聲明:圖片爲版權照片,由CFP視覺中國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CFP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