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煙不酒20年...先生患猛爆性肝炎 她罹癌肝長8.5cm瘤

肝病早期無症狀,是健康頭號殺手。(圖/東森新聞

記者嚴雲岑臺北報導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今(6)日舉辦22週年慶,邀集了長期共同參與保肝護肝好友一同慶生。57歲的鄭秀薇,1983年懷孕才知道自己的丈夫婆婆都有B肝帶原,由於當年疫苗觀念不發達,雖然知道B肝會經由母體垂直感染,但她並未特別在意,直到2006年原本不煙不酒的先生突然得到猛爆性肝炎,自己陪同篩檢卻發現罹患肝癌,纔在家中掀起B肝風暴

鄭秀薇回憶當年那場B肝風暴時表示,先生平時作息正常、不煙不酒,但在2006年突然感到身體不適、沒有胃口,原本當成一般感冒,卻延宕一個月都沒有康復。後來到臺大醫院北護分院檢查,才發現先生的肝指數飆到2千多,已是猛爆性肝炎,再到臺大醫院總院掛急診時,肝指數再飆高到3千多,後來整整住院治療了一個月,才恢復健康

鄭小姐(右)肝癌康復後,就在肝基會擔任志工,至今已過了10多年。(圖/記者嚴雲岑攝)

有了先生猛爆性肝炎做警訊,鄭秀薇馬上帶2名兒子去在肝病檢查,1985年出生的小兒子,因爲在嬰兒時期曾注射B肝疫苗,並無帶原B肝,大兒子雖然沒有抗原所幸檢查結果並無大礙。唯獨鄭秀薇在楊培銘教授超音波檢查下,發現了一個8.5公分的肝腫瘤,但之前腹部不僅摸不出來,也沒有任何不舒服的症狀。

由於當時先生正住院治療猛爆性肝炎,鄭秀薇堅持等到先生治療好後,纔開刀切除腫瘤,所幸發現得早後,後續也不用再做化療。而在康復後,她因感念楊培銘教授的照顧,便參加了肝基會的病友團體,還在基金會當了10多年的志工,兩個兒子因工作需定期往返大陸,她也要他們出發前先在門診注射A肝疫苗,以防不潔飲食傳染

▲預防肝病要定期做腹部超音波檢查。(圖/資料照/肝基會提供)

肝基會董事長金川表示,過去臺灣每5個成年人就有1人爲B肝帶原者,但1986年開始對新生兒全面施打疫苗後,成人原率已下降到美6、7人才有一位,兒童的帶原率更低,從原本的10.5%下降到1%以下。

肝基會22年來利用各種策略,在全臺推動565場免費肝病篩檢,服務超過50萬人次,並深入4/5的偏遠鄉鎮總計27萬公里,換算里程數,足足可繞行臺灣259圈,就是爲了達到撲滅「國病」B、C肝的目標。目前肝基會積極籌建的「好心肝健康管理中心」將在9月正式啓用,唯目前建置費用儀器仍有短缺,許金川也盼社會各界發揮愛心,讓未來能創力「肝病醫療中心」,將臺灣肝病的醫療照顧能提升至嶄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