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血罹患肝炎 多因C肝病毒引起
霍頓爲英國生物化學家,參與開發C型肝炎檢測。(摘自University of Alberta)
今年諾貝爾醫學獎由美英3位學者共獲殊榮,肯定他們發現C肝病毒,對於C肝病毒檢驗、研發C肝疫苗與抗病毒藥等做出重大貢獻。其中霍頓與萊斯都曾到過臺灣。
其中高齡85歲的艾爾特是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輸血醫學專家。他的重大發現包括大多數輸血後感染肝炎的病例並非由A型或B型肝炎病毒所致。根據他對黑猩猩的研究,「非A非B肝炎」的新型肝炎引起感染,且病原體可能是病毒。這個重大發現爲後來發現C肝病毒起了關鍵性影響,讓他在2000年獲頒拉斯克臨牀醫學研究獎,2013年獲蓋爾德納國際獎肯定。
霍頓是英國生物學家,畢業於倫敦國王學院。1982年他加入美國生技公司希龍(Chiron),和新加坡裔朱桂霖(Qui-Lim Choo)、臺灣裔郭勁宏以及美國專家佈雷德利(Daniel W. Bradley)共同發現C型肝炎,進而從黑猩猩的血清中分離出後來稱爲C型肝炎病毒的基因體。經過複製,開發了一種血液測驗,用來檢測血液裡是否有C肝病毒,讓經輸血感染C肝病毒的風險從1/3降到約200萬分之一。
68歲萊斯任教於美國專精生醫領域的洛克菲勒大學。他1981年在加州理工學院取得生化博士學位。曾來過臺灣的他用一段C肝病毒的RNA當材料,直接打到黑猩猩的肝臟,結果發現感染後的黑猩猩可分離出病毒,確立了C肝病毒系在肝臟複製,以及單單C肝病毒即可造成肝炎。
這是發現肝炎病毒的學者第二次得到諾貝爾獎肯定,之前發現B肝病毒的專家在1976年抱走醫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