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地震、大雷雨手機會響! 氣象局即起再推「海嘯警報」

氣象局推出海嘯警報,面臨海嘯威脅時,會主動發送警訊通知。(圖/中央氣象局

記者賴文萱/臺北報導

手機會發布地震速報、大雷雨即時訊息後,中央氣象局爲達到防災預警與降低災損之效,即日起推出「海嘯警報」即時訊息服務。只要當臺灣面臨海嘯威脅時,氣象局就會針對全國沿海各鄉鎮,透過手機發佈告警,提醒民衆即時採取掩蔽或適當應變措施

臺灣地處板塊碰撞區域,除地震活動頻繁之外,同時也隱藏着近海與遠地地震引發海嘯的威脅。中央氣象局繼「地震速報」、「地震報告」、「大雷雨即時訊息」及「颱風強風告警」後,即日起再新增「海嘯警報」。

只要當臺灣近海(北緯20度至27度、東經118度至124度)發生規模大於7且深度淺於35公里之地震,或遠地地震經太平洋海嘯警報中心(PTWC)預估3小時內海嘯可能會到達臺灣時,氣象局就會針對全國沿海各鄉鎮,透過災防告警系統(PWS)主動發送「警訊通知」等級的告警訊息至民衆手機,提醒該地民衆即時採取掩蔽或適當應變措施。

▲如同地震會收到警報一樣,「海嘯警報」即起上路。(圖/《ETtoday新聞雲》資料照)

氣象局表示,訊息發佈後數秒,告警區域內的4G手機將會收到並顯示:「[海嘯警報] ○○/○○ ○○:○○oo地區外海發生規模○.○地震,造成海嘯預計約在○○/○○ ○○:○○開始到達臺灣○○沿海地區,預估波高小於1公尺,詳細資訊請參考氣象局網站,氣象局。」的文字訊息。

之後,若太平洋海嘯警報中心解除海嘯警報,或依氣象局潮位站資料,研判海嘯的威脅解除時,氣象局則會發布「解除海嘯警報」。該訊息也會在氣象局全球資訊網網址:http://www.cwb.gov.tw)上同步發佈。

根據海嘯威脅可能性與周圍海底地形因素,並輔以行政區域考量,氣象局將臺灣沿岸劃分爲北部沿海地區、東北沿海地區、東部沿海地區、東南沿海地區、西南沿海地區及海峽沿海地區等6個海嘯警戒分區。氣象局依據海嘯模擬的結果,於海嘯警報中提供各分區預估的海嘯波高與到時。

海嘯警戒分區名稱、海嘯警戒分區範圍北部沿海地區:包括新北市及基隆市沿岸。東北沿海地區:包括宜蘭縣頭城鎮蘇澳鎮沿岸。東部沿海地區:包括宜蘭縣南澳鄉至臺東縣長濱鄉沿岸。東南沿海地區:包括臺東縣成功鎮至屏東縣滿州鄉沿岸。西南沿海地區:包括臺南市至屏東縣恆春鎮沿岸。海峽沿海地區:包括桃園市嘉義縣沿岸,以及澎湖縣、金門縣與連江縣等離島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