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線‧上-機械業有苦難言

景氣差,機械業者不敢明說怕影響接單,更擔憂銀行會「雨天收傘」,有苦說不出。圖/新華社

全球經濟並無明顯好轉跡象,機械業各廠商生產的設備、耕耘的市場、客戶業態不同,所面臨的問題也大相逕庭。只有賺錢的且手邊有訂單的廠商願意承認當前景氣差,恐影響下半年接單,不少業者更擔憂銀行會「雨天收傘」,只能隱忍,有苦說不出。

俄烏戰爭開打迄今超過兩年,尚無停火的跡象,政府又配合美國經濟制裁俄羅斯政策,從2023年初起,臺灣產製工具機禁止直接或間接銷往俄羅斯及白俄羅斯,致使每年工具機出口短少1億多美元。一些非政府組織(NGO)認爲,臺灣產製工具機可能經由土耳其輾轉賣到俄羅斯,爲此經濟部貿易署針對土耳其等敏感市場,要求業者得先申請且獲得出口許口,才能外銷,也增加出口的困難度。

中國大陸商務部又於6月15日中止134項ECFA早收清單優惠關稅減讓,機械業原本滿心期待下半年全球經濟景氣復甦,實際迎來的卻是黑天鵝滿天飛。儘管半導體產業景氣逐漸好轉,電子設備及檢量測設備的出口回溫,但7月機械業出口仍陷入月減、年減的「雙減」困境,不單大陸沒有疫後經濟好轉的契機,歐美市場景氣也不如業者預期般好。

業者透露,大陸工具機廠趁COVID-19疫情期間練兵,競相投入開發五軸機及控制器有成,在中低價位市場,儼然成爲臺灣廠商的競爭勁敵,中高價位市場則搶不過日本及德國等大國強敵。儘管近期日圓兌美元匯率升破147日圓關卡,升值幅度勝過新臺幣匯率,再度拉開臺日機械業的價差,有利於涵蓋工具機在內的機械業者接單,也有部分廠商接獲急單,但終究只有少數廠商獲益。大多數業者的現況是客戶下單卻不提貨,廠商爲去化庫存,只能將標準機降價轉賣求售,生產愈多賠愈多,帳面虧損金額擴大。

業者坦言,賴政府上臺後,特別關注人工智慧(AI)產業,機械業得不到關愛的眼神,廠商陷入兩難,怕說多了,引起銀行關切而抽銀根,反而得不償失,所有苦水,只能往肚裡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