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線‧上-旅宿業大缺工的迷思

勞動部積極推動二度就業婦女、中高齡勞工重返職場,旅宿業老闆若願意重新檢視用人標準、提高薪資水準,這些勞工將會是最佳的助益、旅宿業缺工的及時雨。圖/本報資料照片

交通部觀光署統計,疫後旅宿業缺工約8,000人,其中以房務清潔缺工最嚴重,高達5,500人。爲了紓解缺人困擾,交通部規劃向勞動部提案,申請旅宿業開放移工3,000人,來彌補國內的缺工問題。但從勞動部協助就業的資料發現,勞動部推介逾5千多人,結果旅宿業的媒合率僅不到1成,甚至還有逾三分之一的人還在等待通知。旅宿業究竟是不缺工?或者只是缺便宜、年輕的工?

點開求職網站,旅宿業到底缺什麼樣的人才?臺北某知名酒店徵求房務人員、晚班房務人員開出薪資3萬至3.2萬元,另一家知名飯店徵求餐廳服務人員精通英語或日語,甚至對菜色、歷史要有深厚興趣者,僅開出3.3萬至3.5萬元,往中南部查詢,更不乏僅以2.8萬元薪資徵求房務員、清掃人員的職缺,若對照現在基本工資26,400元,似乎旅宿業「急徵」的是薪資低廉的勞工。

疫後進入大缺工時代,在斜槓、零工經濟的熱潮下,勞工多了更多選擇,且走上街頭看到餐飲業貼出的徵人公告,洗碗工薪資多上看3.5萬元,甚至不時有以5萬元高薪誠徵廚房能手。相較之下,旅宿業的3.5萬元難具有競爭力。

旅宿業大喊需要移工挹注,但國內住宿費用常被詬病「房費太貴」、「不如出國」,這些高定價卻沒有反映在員工薪資上,且勞動部積極推動二度就業婦女、中高齡勞工重返職場,這些勞工能力其實不一定較職場上的勞工遜色,不少人因爲家庭照顧需要所以暫離職場,急需一個重新回到職場的契機,若旅宿業老闆願意重新檢視用人標準、提高薪資水準,這些勞工將會是最佳的助益、旅宿業缺工的及時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