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線‧上-公共建設防災的省思

全球防震科技日新月異,頂級住宅大樓或地標型建築工程,常用「阻尼器」及「制震壁」,提供最佳防震方案。例如,臺北101大樓的風阻尼球,即「調諧質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TMD)」,隨時幫助101大樓抗風防震。

再如,臺灣沿海縣市的地層下陷,或是高鐵彰化、雲林沿線地層下陷區,經濟部水利署及臺灣高鐵公司等單位,每年都會監控當地地層下陷變化,並防範工廠或農民超抽地下水,以防範地層下陷持續惡化,影響當地民衆居住、生命財產安全,及高鐵的行車安全。

高鐵、國道高速公路的橋樑、水庫壩體安全,因牽涉民衆生命財產安全,相關主管單位都會定期執行安全檢測與追蹤,以杜絕災禍發生。但縣市、鄉鎮之間的高山、偏遠橋樑、道路及建築物,因縣市政府經費有限,或管理權責劃分不清,讓上述標的物,淪爲「三不管的地帶」。

尤其,全臺各地橋樑、山區道路防震檢查,泰半成爲被忽視、漠視的工程。例如,2000年8月27日,因受到「碧利斯颱風」帶來豪大雨,導致高屏大橋的橋墩被沖毀,瞬間造成人、車掉落溪底的重大災害。

接着,2008年辛樂克颱風,造成當時臺中縣的「后豐斷橋」、及南投縣廬山溫泉區的飯店倒塌,讓人看得怵目驚心。所以,各級政府應嚴格檢測境內橋樑、道路及建築物安全,如有缺失,及時補強或處置,以免重大傷亡事件不斷重演。

就像今年適逢921大地震屆滿23週年,中央氣象局9月21日「國家防災日」當天,分別進行「地震速報測試」及「海嘯警報測試」,但卻沒有看到各級政府或工程管理單位,配合國家防災日,嚴格檢測各地橋樑、道路及建築物安全的實際行動。

上述地震、水災、火災的殷鑑不遠,各級政府應牢記在心,而不是當災害發生時,各級首長才忙於現場勘災,恐怕只會被批評作秀,或妨礙救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