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訊/MSCI權值保衛戰 小英的第一道考驗
文/印和闐
總統大選結束,臺灣有了新的領航者,但未來能否順利走出困境,仍在摸索階段;至少在資本市場,眼前就有一場生存戰要打:如何維持臺灣在MSCI(明晟)的指數權重。
維持臺灣的MSCI指數權重意義重大,否則就會有很大的麻煩。一個最簡單的算術,2015年底,臺灣外匯存底是4260億美元,而外資在臺灣股市投資的市值大概有2600億美元;如果這羣外資都撤光,我們的外匯儲備就會出現大幅下滑,觸發整個經濟體的信心危機。
權重降低的危機外資出走 打擊經濟信心
當然這個極端的狀況暫時不會發生。首先,臺灣還有製造業與服務業可以出口,繼續賺取外匯,外匯儲備不會一夕間就消失;第二,很多共同基金或是指數基金都是長期投資者,只要我們的企業還在MSCI世界指數(ACWI),或是MSCI新興市場指數(EM)裡佔有一定的地位,那麼他們的資金就會合理地繼續支持臺灣的企業,直到臺灣企業不再具有全球競爭力,或是被收購、私有化下市爲止。
一五年底,臺灣股市佔MSCI全球指數權重約1.16%,相較於亞洲韓國的1.5%,中國的2.84%,日本的8.07%,以及歐洲瑞士的3.24%,德國的3.13%,當然還有全球第一大市場美國的52.86%,它並不大;但是比起歐洲西班牙的1.09%,荷蘭的1.03%,或是義大利的0.81%,以及亞洲印度的0.84%,臺灣的表現並不差。至少以人口的角度看,除了荷蘭與瑞士的人口比我們少,其他都是比我們人口多很多的國家。以全球企業賺錢能力、公司治理以及可流通市值的國際橫向比較角度來看,臺灣創造出的人均可以被投資的市值,正全球範圍下,應該僅次於瑞士與荷蘭,表現真的不錯。
三大挑戰迎面襲來市場小、人口老及中國挑戰
不過,過去的表現很好並不能保證未來的美好。相反的,未來的危機重重,三個弱點我們必須正視:分別是規模過小、人口老化以及中國挑戰。首先,臺灣的企業以中小企業爲主,它的規模通常有限,能打亞洲盃的有限,能打世界盃的更少,整體的全球競爭力並不強。第二,由於臺灣人口結構老化,GDP(國內生產毛額)因爲人口減少持續陷入成長衰退,甚至負成長的陰霾中,未來資金將持續外逃,新臺幣可能會追隨日圓的腳步,長期貶值,這會影響全球資金長期資產配置的意願。第三,臺灣與緊鄰的中國同文同種,加上大部分企業都偏小,很容易被買走下市。基於這三個弱點,臺灣市場的市值很可能會持續縮小,相對其他市場的權重會逐漸下滑…(本文截自財訊496期,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