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訊/臺灣金融併購 進入爆發年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財訊雙週刊

文/林文義、洪綾襄

「你們要和誰合併?」

這是今年開春以來,各大公股行庫董事長最常被問的問題財政部已將一份名爲「成就國內區域國際性銀行應有的策略作爲」的機密報告,送交行政院審查,打算透過銀行整並的模式,建立臺灣亞洲區域銀行,其中將分爲兩部分,國內的公股銀行將進行數波大整並,並政策鼓勵民間的銀行進行海外併購。

金管會鼓勵多次整並雙方情投意合 立刻覈准

金管會主委曾銘宗表示,國內市場太分散,金管會決定鼓勵銀行整並,希望能在財政部所屬八家公股行庫(臺銀、土銀合庫、第一、華南、彰銀、兆豐、臺企)中整合出一家區域銀行。銀行局長桂先農更指出,今年起,不管公、民營銀行想在國內外併購,只要前面雙方談得情投意合,後續報到金管會就立刻覈准。

金管會和財政部如此積極推動金融併購政策的原因財政部長張盛和指出,臺灣即將積極加入TPP及RCEP等區域經濟,必須有金融業支持,企業在這些區域內纔能有發展

張盛和表示,財政部送到行政院的報告,是由兆豐金研究新加坡星展銀行、馬來西亞馬來亞銀行,以及韓國韓亞銀行等三家已在亞洲站穩腳步銀行的發展策略,發現這三家銀行也是透過多次併購,才能讓本身的規模擴大,提高競爭力;例如,星展銀行在1998年和兆豐銀的規模差不多,現在不論獲利、盈餘、規模都是兆豐銀的三倍,這段期間,星展和馬來亞銀行各進行了5次併購,而韓國的韓亞銀行更是並了10次。

可見,併購已被財政部及金管會視爲擴大我國金融機構規模與全球排名的靈丹妙藥,一場金融併購大戰即將展開。

問題是金管會雖然希望未來公股行庫能整合出一家區域銀行,但是要怎麼並,誰是主導銀行?對此,華南金董事長劉燈城說:「這就像在下一盤棋,你想知道棋子要怎麼走,應該去問下棋子的人,不應該問棋子。」不過,當過財政部國庫署長的劉燈城認爲,從過去的經驗來看,「公並民」或「民並公」社會不太能接受,可行性不高,例如,以前臺北銀行和彰銀的股權移轉也是有公開招標程序,但迄今還是有人有意見,比較可行的還是「公公並」。

以新加坡的星展銀行來說,第一個併購的對象就是新加坡郵局金融業務新加坡政府對星展持股28%,星展等於也是新加坡的公股銀行,可見並非「公公並」就會沒有效率

張盛和分析,從韓亞、星展、馬來亞等銀行發展過程來看,要成爲區域銀行的首要條件,就是要有政府強力主導及支持,因此,未來公股整並,財政部不可能同意把公股銀行股權轉讓給民間的銀行。如此一來,公公並自然是最快誕生一家大型區域銀行的可行方案,只是,張盛和強調,現在公股銀行合併還沒有明確政策,一切要看行政院決定,一旦行政院政策拍板決定要成立區域銀行,屆時,公股行庫的整並就不是哪兩家公股銀行合併就了事,而是會經過多次合併,才能迅速擴大經濟規模與範疇經濟的綜效。(本文節錄自445期財訊雙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