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廳牛排和夜市「等級」差不多? 專業廚師揭成本秘密

▲自稱廚師網友分享自制「三分熟牛排」,不帶血因爲都吸滿在肉裡面。(圖/翻攝爆廢公社/下同)

網搜小組綜合報導

到西餐廳牛排館用餐,點一份精緻的排餐;到夜市花點小錢來份骰子牛肉,哪種情況下能吃到較好的肉品呢?一位廚師網友暢談「成本秘密」,直言到餐廳消費,裡面包含人事食材裝潢房租的攤抵,「跟夜市牛排使用的肉質來比搞不好還輸」。

廚師網友日前在「爆廢公社」寫下長文,認爲臺灣很多人不太瞭解食物,他特地以牛肉爲例來解說。他說,臺灣人有種花錢大爺心態,堅持花錢就是懂吃,許多人提出好笑的要求,都被服務生及廚房笑,例如「牛排只有分1、3、5、7、全熟,總是有人點偶數熟」、「要求要有黑胡椒醬跟蘑菇醬,正規的西餐是沒這兩樣玩意」。

接着廚師網友分析了牛肉的品質,並非價格高的餐廳就代表牛肉高檔。他說,餐廳的牛排裡面包含了人事、食材、裝潢、房租的攤抵,食材成本要抓賣價的30%上下,賣500多的套餐食材約160元,還要分攤開胃菜前菜沙拉、湯、主餐甜點飲料上,牛排可能佔百元附近。此外,很多店強調服務,人事成本肯定不低,食材上的成本只會更壓縮,「跟夜市牛排使用的肉質來比搞不好還輸」。

若是選擇吃幾乎每間夜市都有的骰子牛呢?廚師網友分析,自然也是要看路邊攤的成本,因爲夜市沒有租房壓力,食材成本約有50%左右,賣100元有50元是食材,「加上是用美國肋條,所以份量上我覺得夠實在。」他建議熟度可選擇5或7分熟,「這樣筋纔會香,油脂香味纔會出來。」

文末廚師網友語重心長的表示,西餐廳不該讓集團員工只是「食品加熱員」,而不是「廚師」,若連基本的煎牛排都不會,「稱的上是餐飲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