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讓大媽5萬變500萬的千億白馬股跌停 人均虧35萬!

被稱爲“東北茅臺”“藥中茅臺”的長春高新(000661,SZ)股價突然閃崩。

5月21日,長春高新午後股價跳水跌停,截至收盤報455.5元/股,市值爲1844億元,較前一日2048億的市值蒸發204億元,換算到5.83萬股東身上,每位股東虧損近35萬元。就在5月20日,長春高新還是東北“市值一哥”,一天後就“讓位”給了恆力石化。

市場猜測長春高新的股價波動或與生長激素集採傳聞有關,對此長春高新盤後迴應稱,公司未收到集中採購相關的正式書面文件和通知。

此外,消息面上,昨日(5月20日),長春高新驚現19.38億元的鉅額大宗交易。誰在拋售“東北茅臺”,引起市場紛紛猜測。

針對公司股東實施減持,長春高新今日迴應稱,相關法律法規未要求股東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需提前披露。

公司緊急迴應

5月21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安科生物證券部門,瞭解公司相關負責人是否有對股價波動的合理解釋,相關工作人員稱:“可能是由於今天廣東省有一個帶量採購的文件。”

據悉,20日有公衆發文稱,廣東省牽頭16省聯盟帶量採購,涉及的281個品種名單中包括生長激素,在限價入圍規則上,明確參與競價企業將被分爲A、B兩組,而落選的產品或許將無緣廣東市場。

21日晚,長春高新舉行投資者會議,306家機構的共計692位投資者參加。針對傳聞廣東開展省級聯盟採購工作,長春高新表示,經內部確認,目前未收到集中採購相關的正式書面文件和通知,預計近期國家推動生物藥的集中帶量採購可能性不大。

太平洋證券研究所醫藥組也對此事件進行了點評稱,“若文件屬實,我們預計本次集採生長激素劑型粉針,根據入圍規則,在目前粉針生長激素競爭格局前提下,長春高新可順利入圍A組;而競價方面,首輪報價只要不高於限價和自己的全國最低價,即可獲得自己企業預採購量的70%-80%量,第二輪爲願意以量換價搶奪剩餘量的20%-30%的部分量的報價,因此我們預計長春高新本次集採粉針降價壓力較小;採購量有保證,對業績影響較小。”

暴跌前日個人大股東

折價“出逃”19.38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暴跌前長春高新有大股東在“出逃”。

長春高新盤後公告稱,公司接到持股5%以上的自然人股東金磊通知,其於2020年12月22日至2021年5月20日期間,以大宗交易方式累計減持公司股份809.32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1.9997%。

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昨天(5月20日),長春高新出現19.38億元的大宗交易,分成34筆,成交數量412.42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1.01%。

根據今日盤後公告披露的金磊減持細節,昨日34筆大宗交易都爲金磊賣出,成交金額19.38億元,成交均價470.01元/股,較當日收盤價506.11元/股,折價約7%,也就是說,金磊是折價賣出了部分股份。

公告顯示,本次權益變動之後,金磊合計持有長春高新股份的比例從10.4994%下降爲8.4997%。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查詢發現,金磊所獲得的股份,源於兩年前長春高新對金磊等持有的金賽藥業的併購。

2019年11月,長春高新向金磊發行2326.17萬股、向林殿海發行660.06萬股,合計2986.23萬股購買長春金賽藥業有限責任公司29.5%少數股權,每股發行價86.35元;並向金磊發行4.5億元可轉換債券購買相關資產。

2020年12月16日,前述收購涉及1597.11萬股限售解禁,佔公司總股本的3.95%。

其中,金磊所持解禁股爲1244.09萬股,林殿海所持解禁股爲353.02萬股。

到了2021年4月20日,長春高新又迎來了一次股份解禁,解禁股數爲1996.69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4.9342%。其中,金磊所持解禁股爲1555.57萬股,林殿海所持解禁股爲441.4萬股。

而從金磊減持股份的時間來看,也與此吻合。

2020年12月16日,金磊持有長春高新部分股份達到解禁條件之後,其便於2020年12月22日開始了第一筆減持,減持79.1萬股,此後分別於2020年12月23日、2020年12月31日、2021年5月20日通過大宗交易減持部分股份。

5月21日長春高新龍虎榜顯示,深港專用賣出4.36億元,爲賣出第一大席位,機構專用賣出1.98億元,爲賣出第二大席位,國信證券上海張楊路證券營業部賣出1.62億元,爲賣出第三大席位,此外,機構專用和華泰證券鎮江分公司分別賣出1.60億元和1.35億元,分列賣四和賣五席位。

高達19.38億元的套現,在長春高新股吧中引起了不小的震驚。

5月21日,長春高新低開後一路走低,午後跳水跌停,截止收盤,報455.5元/股。全天成交量達到81.53億元,這一成交量爲近期較高規模。

長春高新主營業務生物製藥中成藥的研發、生產和銷售,輔以房地產開發、物業管理及房產租賃等業務。最近幾年,憑藉着良好的經營業績,長春高新的二級市場股價也是一路水漲船高。

今年4月下旬,“一名大媽2008年買入5萬元股票至今變成500萬”的新聞,刷爆各大媒體,事件中橫跨13年的“潛力股”就是長春高新。從2008年到現在,長春高新的股價已漲超10000%。

得一提的是,在長春高新的業績構成當中,金賽藥業更是一直扮演着“業績奶牛”的角色。2021年一季報顯示,金賽藥業實現收入18.43億元,同比增長49.71%,實現淨利潤8.78億元,同比增長70.02%。同期,長春高新的營業收入爲22.81億元,淨利潤8.75億元。

雖然金磊、林殿海曾是金賽藥業的重要股東,且金磊任職金賽藥業董事、總經理。但是,兩人減持意願較強。

長春高新在2020年9月15日披露的三季報業績預告中稱,按照公司2019年重大資產重組方案中相關協議,金磊2019年度業績承諾已達成,其在2020年12月底將有部分股票具備減持條件。

另一生長激素龍頭股亦大跌

值得注意的是,A股另一隻生長激素龍頭安科生物(300009.SZ)今日亦出現大跌,收於16.25元/股,跌13.06%,成交量近20億元,爲近期較高水平換手率達10.16%。

而安科生物一季度業績同樣呈現出強勁增長,其中生長激素產品是重要的增長部分。

對此,有市場人士猜測,今日兩股大跌或許都與昨日醫藥行業公衆號流傳的一份文件有關,該文件稱廣東省牽頭16省聯盟帶量採購,涉及281個品種,其中也包括生長激素。按照以往規律,一旦生長激素大規模進入集採,或將面臨降價的局面,因此相關概念股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