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志超》臺美對話 不談也罷

臺美高層經濟對話將在近期內舉行,圖爲美國務院次卿柯拉克(Keith Krach)(中)9月中搭乘專機來訪。(外交部提供)

臺美雙方日前同步宣佈,首屆「臺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將在本月20日舉行。然而在川普總統連任失敗下,召開此一會議,實質效果頗令人存疑。

川普總統即使至今仍拒絕承認敗選,並提起選舉訴訟以及要求部分州重新計票,卻提不出明確的證據,且票數有相當差距,翻盤的機率甚低。拜登在大勢底定後宣佈勝選,已獲得數十國的元首恭賀。

民主國家執政黨敗選後,政府即進入看守狀態,不應繼續從事國家重要政務。美國國務卿蓬佩奧選後對外宣稱,將把政權移交給「第二任川普政府」,不久旋即宣佈要召開「臺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似乎有意提升臺美關係。然選前派次卿來臺訪問,僅能進行閉門會談,可謂毫無實質進展,何以敗選後兩國關係能瞬間大躍進?足見此次對話的時間與動機政治性操作痕跡鑿鑿。

此外,AIT指出,本次對話將討論美臺強健經濟關係中重要的議題,包括:鞏固供應鏈、乾淨網路及5G安全、半導體、基礎建設開發、投資審查婦女經濟賦權、衛生安全,及科學科技合作等八大議題。

不過這些議題多屬美方關注的議題,而我方最想談的臺美FTA與疫苗取得等卻付之闕如。蔡政府大張旗鼓的開放萊豬,就是要促成兩國的FTA或BTA;臺灣防疫縱然相當成功,卻難以取得疫苗,有礙後新冠時期的邊境開放。既然是兩國對話,就應該同時納入雙方關心題目,而非由美方單方面決定。

吾等可從此次主談者僅爲副部長層級,就可預期難有突破性的進展,頂多是政策性的宣示。但我方似乎有高度的預期,蔡英文總統宣稱:「這是臺美關係重大里程碑」,外交部長吳釗燮12日在立法院備詢時表示,期盼對話結束後,能簽署一份合作意向書(MOU),讓對話成爲臺美機制,不論哪個政府上任都能尊重該機制。

就算會後真能如政府期待,兩國能簽署一份MOU。惟MOU本來就沒有實質的效力,更何況是與看守政府簽訂的意向書,如何期待新政府會認真看待?

民進黨選前全面押寶川普,政治人物公開挺川普就算了,駐美代表處也公然轉貼川普的助選文,親綠媒體尚大量宣傳未經證實杭特‧拜登黑新聞,並影射拜登家族大陸的關係匪淺,並被NBC與《華盛頓郵報》等美國媒體揭露。拜登團隊雖然沒有公開批評,但相關離譜行徑都已看在眼裡,儼然埋下一個未爆彈。

執政黨不思如何修補與新政府的關係,還配合即將下臺的川普政府,演出這場對話秀,恐進一步得罪新政府。假設是因不好拒絕川普政府的邀約,起碼也應堅持納入我方關注的議題。自願擔任敗選政府的棋子,愚不可及也。(作者爲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