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船大王之妻張雅玲 遭封丐幫幫主

六龜育幼院院長楊子江也帶着院童們前來爲「張奶奶新書發表獻唱並慶祝82歲生日。(仁愛之家提供)

親友們一起爲雅玲慶生。(仁愛之家提供)

臺灣拆船大王之妻張雅玲,理應是雍容華貴貴婦,爲何成了丐幫幫主?原來,高雄大寮一處遊民精障者聚集,被稱爲乞丐寮的地方,張雅玲得知後,匿名每月贈送數百臺斤豬肉去給他們吃,長達15年,被媒體得知後,斗大的標題「丐幫幫主」,也成了她一生的爲善不欲人知、善不分大小的最佳見證。

82歲張雅玲1970年8月28日得知此事後,就找常買豬肉攤的老闆,請他每隔一天就送45臺斤的上等豬肉去乞丐寮,給大家加菜,但約法三章不得泄露身分,否則就不再買豬肉,每月結帳一次。

等同一個月買15次,可是筆大買賣,張雅玲付帳又爽快,於是老闆守口如瓶。直到有回張去美國,忘了交待家人要按時付款,老闆上門收帳王茲華看到帳嚇了一大跳,幾家之口一個月要吃上數百公斤豬肉!

弄清原委後,付了帳,當時在旁的記者得知撰寫了報導,隔日斗大的標題「丐幫幫主」,乞丐寮的家友們才知道爲何有免錢的鮮美豬肉可吃。

張雅玲持續送豬肉、蔬菜水果,直到1984年,接下私立高雄仁愛家董事長,前後長達15年之久。

張雅玲不只送豬肉,只要知道那邊有需要,她都會想方設法去送暖,去育幼院、孤兒院,在私立仁愛之家最值錢,高雄市精華地段大立百貨附近蓋了一座「二月初六書苑」,專供青少年辦活動,增長法津知識,避免青少年誤觸法網。辦了10年的「法律生活王」,叫好又叫座,影響深遠。

如今,仁愛之家已從以前的「肖病院」、「乞丐寮」,成爲社福機構的典範,從最早員工僅20人,目前事業體有7個,員工人數達360多人。

《丐幫幫主張雅玲的串愛人生》16日發表,這本書就是由大愛小愛串起張雅玲的人生故事。包括民國67年中美斷交,政府號召獻機報國,她和先生拆船鉅子王茲華一口氣捐出3千萬新臺幣,當年在臺北市南京東路精華區買30坪的房子只需百萬元,等同可以買下30間。

六龜育幼院院長楊子江也帶着院童們前來爲「張奶奶」新書發表獻唱並慶祝82歲生日。楊子江回憶民國61年,育幼院還是草創階段,一切從簡,連用餐的空間都是用簡易棚子搭起來的,一遇風雨,就要搬來躲去,碗裡的湯是越喝越多,因爲雨一直下。

楊說,一天黃昏,張阿姨帶着年幼的女兒坐計車,一路從高雄找到六龜育幼院,不忍當時見到的景象,掏出身上帶來的10萬元,要爲育幼院蓋餐廳。44年來,院童們就在「雅玲廳」裡安心用餐,不必再憂心風雨。

民國73年,還是鳳山高中高一學生郭清寶,如今已是一名優秀的律師。在鳳中校長陳龔聲校友會長龔皇光的陪同下出席新書發表會,他說,當時在學三年從張阿姨手中拿下的「張雅玲獎學金」,資助他一路可以完成學業,因爲感念太多,所以一定要來共襄盛舉

國大代表阿根律師也出席見證分享,以他所熟識的一位潘姓友人父親,由王茲華夫婦代爲出資收入元享寺骨塔,來感念王茲華、張雅玲夫婦行善不嫌小,爲善不欲人知的大善行。他同時還強調,張雅玲推動體育賽事不遺餘力,臺灣慢跑的第一槍,就是她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