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解析-細水長流式復甦 三面向看中國下半年投資機會
第一,歐美等國在疫情期間爲刺激經濟發放紓困金,解封后民衆因此有錢消費;反觀中國,疫情期間沒有紓困金,失業者還得先跟親友借錢度日,即便封城時累積了大量的額外儲蓄,解封后自然得先還錢、後消費,復甦因此緩慢。
第二,中國經濟雖疲弱,目前卻尚未看到大規模的刺激政策,很大原因來自中國不想重演美國疫情過後面臨高通膨、升息環境的劇碼,尤其2008年國際金融海嘯過後中國政府大放水,寬鬆貨幣造成地方債務上升,因此中國政府這次格外謹慎。
經濟恢復速度較慢導致今年以來,中國投資人只能在相對有限的話題中找投資題材。第一季是AI熱潮、近一個月則是「中特估」,也就是中國特色估值概念股,主要是綜合評估符合政策方向、社會發展等層面的國家企業。
中國目前仍處在降息循環,去年以來市場資金有一部分進入高股息股票中,很多央企如石油、石化、金融業等具備評價低、股利相對高的特性,因此對應了「中特估」的話題。但聯博認爲,金融股歷經年初至今漲幅後,有些公司評價已經過高,人壽保險公司則相對具有固定收益特性,因而吸引投資人青睞。
展望下半年,聯博認爲可關注三個面向。第一,消費領頭的復甦正在發生但緩慢。民衆信心尚未完全恢復,這也是爲什麼目前中國沒看到通膨問題,雖然4月份CPI年增0.1%,但剔除能源和食品後的核心CPI是0.7%,則是持平狀態。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民衆大量累積的存款可以細水長流的消費,預期下半年會比上半年好。
第二,中國今年的出口對經濟恐造成負面影響。疫情期間美國需求旺盛,在其他新興市場關閉、中國工廠卻仍運作之下,導致中國獨佔市場;現在情況反轉,新興市場國家如印尼、墨西哥的工廠開放,西方因爲經濟走緩消費疲軟,所以中國過去兩年獲得的市場紅利不再。
值得注意的是,出口下滑雖會影響經濟前景,卻不太會發生在中國股市,因爲大部分中國A股上市公司都是以內需爲主,出口商多半是中小企業,沒有在資本市場上市。
第三,房地產復甦仍須觀望。房地產雖然也在恢復當中,與過去不同的是,銷售量雖然增加,但建商購地置產、動土等開工活動還沒跟上。主因是去年房地產開發商受的傷害很大,需要更長時間修復纔有財力開始購地、開工,預期房地產對經濟不會有過去那麼大的刺激作用。
在這樣的背景下,建議投資人可適當佈局中國A股的非核心消費類股,例如電視、遊戲產業;另外,復甦已從旅遊、餐飲等題材擴散到內需製造商,包括巴士生產商如旅遊巴士,以及有些在東南亞、中東非洲等新興市場市佔率一直拉高的「小巨人」企業。
雖然地緣政治因素近幾年被放大,但投資市場其實已對中國地緣政治風險愈來愈習慣,尤其A股大部分資金其實來自中國境內資金,從香港來的「北上資金」雖可觀但佔比還是少數,A股的基本面、情緒面還是相對平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