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前憂鬱症 及早溝通治療

育禾婦幼中心婦產科主任黃本醫師表示,在醫師的指示下,孕產婦也可以透過重複式經顱磁刺激(rTMS)來治療產前、產後憂鬱症,也是一種避免藥物影響胎兒或是哺乳的治療選擇。圖/育禾婦幼中心提供

新竹縣有位25歲古姓網紅,懷孕20周時因外在身形逐漸改變,深怕沒有人想看、沒有贊、沒有點閱,因而罹患了「嚴重產前憂鬱症」,造成子宮收縮疼痛不斷。懷孕期間古姓網紅擔心使用抗憂鬱劑與鎮定劑會影響胎兒健康而停藥,使得憂鬱症的症狀迅速惡化,除了夜夜失眠與不願進食,甚至幾度的想放棄腹中胎兒並結束自己的生命所幸透過醫師的評估與治療,古姓網紅最終撐過36周,平安順產母子均安

育禾婦幼中心婦產科主任黃本湘醫師指出,根據衛福部107年抗憂鬱藥物使用人數統計,其中女性高達787,379人,約有14%~23%孕期女性有憂鬱症徵狀或罹患憂鬱症。女性容易受到荷爾蒙變化影響,在生理期、懷孕、更年期出現焦慮、憂慮等負面情緒孕婦罹患憂鬱症以後,最常見的症狀會有情緒低落食慾睡眠變差、想法悲觀、易怒鑽牛角尖等,嚴重的患者可能出現結束生命的念頭

黃本湘醫師表示,使用藥物治療產前憂鬱症可能增加流產早產、胎死腹中、新生兒出現肺高壓天生缺陷的風險。孕婦服用藥物可能會影響到胎兒,因此要經過非常謹慎的考慮才決定是否要用藥物治療。此外,除了藥物治療,孕產婦也可以透過重複式經顱磁刺激(rTMS)來治療產前、產後憂鬱症,也是一種避免藥物影響胎兒或是哺乳的治療選擇。

黃本湘醫師提醒,懷孕婦女若發現自己有無法專心、失眠、嗜睡、對平常有興趣活動或事物突然失去興趣、腦海中常有結束生命或對人生絕望的念頭、焦慮、常感到罪惡或生命沒有價值飲食習慣突然產生很大改變等,應及早與主治醫師溝通討論治療方式,並且拒絕過多的家務利用懷孕這段時間多休息,嘗試深呼吸、瑜珈或伸展運動來平復抑鬱的心情,更能預防產前憂鬱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