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歌藝術推胡克敏精品展

胡克敏,《國色高風》,紙本水墨設色,107.5×77.5 cm,1985年。圖/長歌藝術傳播提供

哲人雖逝,芳馨如故。已故畫家胡克敏教授,是渡海來臺一輩中的重要國畫家,他與林玉山、傅狷夫、季康合組朋畫會,並且是中華民國學會的重要創始成員。胡克敏是創作的多面手,書法篆刻繪畫畫論兼擅,其中繪畫創作含括山水人物花鳥各科,尤以花鳥畫創作與敦煌畫摹繪最爲著名。

3月13日起由長歌藝術推出的「只有香如故 胡克敏精品展」,同時也是李中華女士的收藏展,呈現胡克敏的花鳥畫創作,包括清供、花卉果蔬草蟲鳥獸等,以及1980年代摹繪的敦煌壁畫,精品盡出,一次呈現,以饗大衆。長歌藝術負責人吳放說:「我想做的是,復甦前輩胡克敏先生寄託於作品上的精神思維,然後映照、連結到年輕一代觀賞者美感經驗中。」

胡克敏教授的花鳥畫形象生動筆墨潤澤高雅。其沒骨技法爐火純青,或墨或彩,一落筆便分濃淡深淺,既展現細膩的色澤變化之美,又飽含潤澤的水韻與輕盈、清透空氣感,如所繪牡丹荷花紫藤美齡蘭、仙客來等等,皆格外柔美清潤

觀物之生,才能妙造自然。胡克敏還是近代國畫家中重視寫生的少數之一,其諸多花卉、草蟲畫作取材於大自然,透過觀察、寫生,精準、逼真地捕捉對象物的形態甚至生態,並以凝練的筆法將寫生融合於寫意風格之中。畫家有時甚至以指代筆,繪螃蟹芍藥蔬菜等,同樣能捕捉生動形象,並得古拙墨趣

評家熊宜敬認爲,胡克敏的創作兼具兩種不同的傳統,他將清初常州畫派南田的柔美潤澤,結合清末海上畫派吳昌碩金石味,剛柔相濟,形成他自己的風格,畫面既清潤又具有書法的高古線條。熊宜敬指出,胡克敏的石鼓文金文寫得相當好,人體素描功力也很深厚,早年史博館創建時他還是敦煌壁畫室的主繪者,這些都有助於大家欣賞、理解他深厚的藝術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