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庚團隊手術用壓力監測技轉 開顱手術可望更安全

長庚大學林口長庚醫院組成團隊研發「手術壓力監測系統」,在牽引器加裝壓力感裝置,4日技轉臺灣軟電公司,盼儘快實用化。(賴佑維攝)

林口長庚醫師盧鬱仁表示,傳統開顱手術,爲了使腦部被固定避免大腦受到傷害,並增加可視角及操作空間,需要透過牽引器固定腦部。(賴佑維攝)

長庚大學電子系教授王哲麒表示,手術用壓力監測系統可以直接檢測牽引器壓力大小。(賴佑維攝)

傳統開顱手術需要用牽引器固定宛如豆腐的腦部,不過醫師往往只能靠手感判斷有無施力過大。長庚大學、林口長庚醫院組成團隊研發「手術用壓力監測系統」,在牽引器加裝壓力感測裝置,4日技轉給臺灣軟電公司,盼儘快實用化。

林口長庚醫師盧鬱仁表示,傳統的開顱手術,爲了使腦部被固定,避免大腦受到傷害,並增加醫師可視角及操作空間,需要透過牽引器固定腦部。不過因爲腦部宛如豆腐般脆弱,因此施力若過大,就算完成手術,還是會對患者造成一定程度損傷。

盧鬱仁補充,過去優秀的外科醫師,需要天分與努力,才能掌握使用牽引器的力道。但是透過這套壓力檢測系統,年輕醫師能夠掌握施壓的力道。醫師在手術期間的壓力也會降低,病患的安全更能有保障。

長庚大學電子系教授王哲麒表示,過去的顱內壓監測系統可以檢測腦壓,但是不準確,加上反應可能有超過15秒的延遲。研發團隊將壓力感測器裝在牽引器上,就可以大幅改善這個問題,目前已經成功在大鼠完成開顱手術的動物實驗。此壓力感測器對於病人安全度提高、使用簡單,夠有高準確度、低成本的優點

這項技術由長庚大學工學院賴朝鬆、教授王哲麒與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副院長魏國珍、林口長庚神經主治醫師外科盧鬱仁共同率領團隊研發。4日技轉簽約儀式在長庚大學創新基地舉行,希望儘快研發成功,進入商用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