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過2成高中職生每天睡不到6小時 兒盟:須審視教育制度

兒盟臺大兒童醫院兒童胸腔加護醫學科主任呂立青少年代表今進行座談會,由青少年分享生活經驗並由呂醫師專業角度提供建議。(李柏澔攝)

學生的疲勞和睡不飽並非單一或少部份人的現象,而是普遍性、跨年級和性別的現象,認爲政府應審視整個教育制度學校課程考試功課量等的問題家長應多鼓勵孩子發掘和發展自己的專長,在更友善的環境下學習和成長。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今(18)邀請3位高中學生座談,討論睡眠品質不足問題,高二升高三的陳同學表示,除了練社團,每天晚上回家作業報告,所以睡得其實並不好,每天早上又要很早起搭車到學校,但上課常有打瞌睡情況,這現象在課堂上其實很常見。

高二升高三的黎同學說,自己每天只睡5個小時左右,隔天上課精神很差,一天當中作業、藝能科及社團佔用了許多時間,雖然有多次立下目標要早睡,但如果前天早睡,早上還是得早起處理未做完的作業。

工科王同學說,繁重的作業佔了一天一半以上時間,躺在牀上也睡不着,大概半小時到1小時纔會睡着,失眠現象比國中還嚴重,上課都會想睡覺。

臺大兒童醫院兒童胸腔加護醫學科主任呂立表示,根據美國睡眠協會研究,青春期孩童每天應該要睡8-10小時才足夠,臺灣有23.7%高中職生每天睡眠時數少於6小時實在是不夠,睡眠不足除了導致精神差,注意力情緒管理也會受到影響,焦慮緊張等症狀也會出現。

呂立建議,要調適入眠困難可以養成規律睡眠模式、採取足夠運動、攝取均衡營養、減少睡眠前刺激性等都是很有幫助。

兒盟執行秘書黃韻璇表示,解決孩子睡不飽的問題不能只靠正確的提神方式,需要政府和相關部門審視整個教育制度、學校課程、考試及功課量等的問題,家長也應與孩子多討論學業成績的期待和學習興趣,多鼓勵孩子發掘和發展自己的專長,在更友善的環境下學習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