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創新的登峰路上 ETtoday新聞雲共同創辦人蔡慶輝

2000年、21世紀伊始,我離開「聯合晚報」,來到東森集團參與籌設創立「ETtoday.com 東森新聞報」。變身數位媒體人到今天,一晃眼已經超過18年。這18年從錯誤中學習、在未知中成長、因創新而茁壯,其中有淚有笑,有失敗也有成功。「ETtoday新聞雲」今天能成爲臺灣第一名的網路新聞媒體,都因爲有一根大柱子王令麟

ETtoday的.com時代放棄「聯合晚報」12年年資,辭職投入未知的數位領域,一點都沒有遲疑。猶記總裁看到我來報到的第一句話:「你的頭髮呢?」(驚);從此,頭髮就一路掉⋯⋯(哀)!果然「ETtoday.com」甫上線就碰到網路泡沫,大家還在摸索下一步;而同時間上線的「明日報」一年就關站了。這18年來,記不清有多少次大家互相鼓勵「堅持下去」;其中最堅持、最堅強的人,就是王令麟。

自2000年3月到2008年3月,ETtoday還在.com的時代,因爲網路環境尚未成熟,我們不斷地嘗試各種可能。除了新聞,2006年開闢了「房仲平臺」、「YOYO 幼教平臺」、「旅遊平臺」、「民宿評鑑平臺」等創新作法;我心裡堅定的想,這一定會成功、咱一定會成功!可惜,2007年初爆發的力霸案,一時之間讓大家措手不及,東森集團進入黑暗期,一度我還去借了一億元回來「東森電視發薪水

外資掌握「東森電視」經營權沒多久,在只看短利,不重長期投資的前提下,捨棄了上百位新聞專業人員八年努力經營、且品牌已經成熟的「ETtoday.com東森新聞報」,將資產廉價賣掉,也切斷了專業新聞人的生計與東森的情感連結。

我把自己跟49位同仁一起裁了這是 ETtoday 第三次裁員。而這次,我沒接受慰留,「我跟大家一起走!」我把我自己跟49位同仁一起裁了!那一夜,2008年3月31日午夜12點,春天還有點冷,雨絲街燈下紛紛飛飛閃着光影。團隊聚集在辦公室,看了《ETtoday.com 東森新聞報》最後一眼,熄了燈,眼淚在黑暗中流下。之後,再亮燈,我帶着大家揭開了新招牌「N O Wn e w s . com今日新聞」;而新招牌開張沒多久,竟馬上碰到金融海嘯

這年秋天,我臥薪嚐膽靜思冥想鑿壁借光潛心研究(看了很多書),畫出一張新媒體藍圖,以「分享、參與」勾勒出傳播的新模型,而這後來竟成爲全球新媒體發展的預言。在三年多的時間裡,團隊沒有散去,我們繼續相互支持、做彼此最好的夥伴,共同把「NOWnews」這個品牌做出市場價值,且持續的創新研發,蓄積能量。2010年我們更加確認新媒體即將有革命性的變化,儘管大家懵懵懂懂,我還是成立了「新媒體實驗室」,逼大家投入「酷新聞」社羣媒體經營操作、自我學習的實驗。

社羣新媒體「做就對了!」2011年夏天,團隊成員一起離開「NOWnews」準備衝刺新事業,新媒體品牌是「見報」。我各方去募資,但接觸多位投資人都不懂我講的「社羣媒體」是什麼?我正考慮拿房子去抵押,好趕快發薪水給團隊時,一通電話打來,對媒體始終堅持的總裁找我。一個豔陽的午後,那是一次至爲重要、沒有半點遲疑的會談,總 裁說:「來合作吧!」然後,我回到家就收到會議通知,就一路走到今天。事後總裁總愛說,當時我跟他談「社羣媒體」,他聽不懂,但直覺「做就對了!」。「ETtoday.net 新聞雲」從2011年8月開始籌備,10月2日近50位同仁集體報到,總裁在門口一個一個握手爲大家掛上名牌。我們做一整天的「社羣新媒體」教育訓練,一個全新的「ETtoday」快速的在11月1日正式上線。網路圈對這樣的開發速度,都覺得不可思議;我們倒是很有自信的認爲,一定會成功、咱一定會成功!

ETtoday .net時代「ETtoday」進入. n e t時代,在網站上線當天,我們就已經有了七個粉絲團(包括寵物雲、星光雲 )、三萬多名粉絲;因爲,我們把「酷新聞」的三萬多位忠實粉絲全都帶了過來。「樂在分享、愛上雲端」,是我們社羣經營淬鍊出來的核心價 值與願景。在「ETToday.net 新聞雲」籌備的營運計劃書裡,我們很有信心的寫 下日均流量目標:第一年300萬、第二年600萬、第三年1,000萬。我們也真的照表操課逐年達到目標,在第四年還衝上1,500萬。爲什麼?因爲我們早已掌握了社羣互動的大趨勢、預見社羣時代的來臨,並持續創新發展出「鍵盤檸檬」、「民調雲」等新媒體新模型,我設計的「民調雲」甚至拿到商業模式專利

「news 3.0,你就是媒體!」我在2010年提出的新媒體理論,是傳統媒體人很難領會觀念。在這過程中,我不斷受到各方的質疑,「太依賴臉書了!臉書倒了怎麼辦?」我的回答是:「臉書會比我們快倒嗎?」很顯然的,現在全世界各媒體都高度依賴臉書,臉書還沒倒!而「ETtoday新聞雲」已是臉書在全球前15大的導流合作伙伴,也是在臺灣的重要合作伙伴。

每一個安排都是最好的安排「這一切都是老天的安排,而且每一個安排都是最好的安排。」我從採訪中心副主任開始,歷經大編輯臺財經中心主任、採訪中心主任、協理總編輯、財經臺臺長副總經理,然後再從總編輯到社長。回想每一個關鍵的時刻,老天都安排好了未來的今天。試想,如果當年外資沒有裁撤「ETtoday.com 東森新聞報」,今天會不會有「ETtoday.net 新聞雲」?

創新是孤獨的,特別是觀念的創新!ETtoday社羣新媒體的成功關鍵,就在觀念創新的領先。在東森再次登峰的這條路上,感謝總裁「做就對了!」的覺知與毅力,感謝一起走過的夥伴們,儘管有太多的挫折磨難,但峰頂果實終將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