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北湖

崇明北湖位於崇明島北側,原先是由長江沖積半島“黃瓜沙”與崇明島主體部分合圍而成的狹長形海灣。由於它獨特的地理位置,這裡年年引來不少候鳥棲息覓食。2003年7月,在“黃瓜沙”兩側人工築壩合圍,一個與部分潮汐相通的半鹹水湖泊形成了。北湖及其灘塗東西長17公里,南北寬約2公里,湖泊面積18平方公里。由於這裡的鹽度較高,水體湛藍,是除了寶鋼陳行水庫外,上海第二個能見到藍色水面的湖泊。

北湖位於崇明島中段北側和黃瓜沙之間,是經北沿灘塗圈圍形成的天然半鹹水湖泊,東西長約15公里,南北寬0.14-1.5公里,共2.6萬畝水面,其中5M水深區域爲1.5萬畝,是崇明島上最大的湖泊。北湖地區地形地貌環境在崇明島乃至長江口區位溼地環境中具有唯一性和生物的多樣性。浩瀚的湖水成片的溼地、蘆葦,構成了獨特的旅遊景觀資源。北湖周邊的4萬餘畝陸地,爲將來規劃、建設預留了充足的土地資源空間。

在圍墾後,北湖具備了更好的水鳥棲息環境。北湖不但擁有寬廣的水面,深受“雁鴨類”候鳥的喜愛,還擁有灘塗、蘆葦蕩等絕佳的隱蔽棲息環境。在北湖的東側,泥沙淤積速度飛快,形成了大片泥灘漲潮時,潮水淹沒了泥灘,落潮時,各種魚類、底棲動物資源就露出水面,給鳥兒們提供了豐富的食源

更重要的是,北湖目前仍處於原始封閉的狀態,幾乎沒有人爲干擾。就這樣,藍色的北湖在短短几年間,成爲大批鴴鷸類以及雁鴨類候鳥春秋過境、冬季棲息最理想的“後花園”。

香港米埔可作借鑑

上海位於東亞-澳大利亞候鳥遷徙線的中路,是候鳥長途跋涉必經的中轉站,然而沿海灘塗多被圍墾利用,候鳥來此真正能停歇的棲息地非常稀少。北湖保存有大面積的潮上帶灘塗,獨特的地理位置爲大量候鳥在海水漲潮時提供了優良的棲息與覓食場所。

北湖與大陸相連,在這裡可以清晰地看到候鳥自由飛翔的情景,而候鳥又可與人類保持一定距離,這裡的地理條件十分類似於香港的“米埔”。上海擁有長達449.66公里的海岸線,至今仍沒有一個像“米埔”一樣融合自然保育、科普教育觀鳥遊爲一體的溼地。上海野鳥協會等民間愛鳥人希望北湖能成爲上海的“米埔”,給鳥兒們留下一片生存的樂園

專家和愛鳥人一致認爲,北湖是九段沙和崇明東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有益補充,其生態地位已達到國際重要鳥區(IBA)標準。對北湖的開發要有規劃和控制,千萬不要糟蹋了大都市裡難得的水鳥“後花園”。

根據專家建議,香港米埔的模式可能對北湖最有借鑑意義:集自然保育與科普教育功能爲一體。北湖三面環島,水流較緩,湖水鹽度較高,碧藍的色調顯得寧靜又與衆不同,每當羣鳥飛翔其間,更是如畫般美麗。“如此優越的生態資源,建成遊艇碼頭實在浪費,與其如此,不如開發生態科普旅遊。

上海市首個人工“鹹水湖”

崇明北湖,其水域面積相當於2個西湖,是目前上海最大的人工湖。上海全市景觀水系規劃已制定完成,這個人工鹹水湖列入規劃框架之內。

據介紹,這個人工鹹水湖前身是長江口北支的一部分。由於泥沙堆積,崇明島與附近的“新隆沙小島日益靠近,形成一條狹長的泓道。上海灘塗造地有限公司3年前開始實施崇明北沿圈圍工程,將這一泓道圈圍打造成目前上海最大的人工湖。

北湖地處長江入海口,長江枯水期,海水會倒灌入江,導致湖水含鹽量較高。正是因爲海水帶來的礦物質,使北湖呈現令人悅目的藍色。每年秋天,北湖都迎來成千上萬的白鷺野鴨在此棲息逗留。據介紹,目前崇明北湖的湖體已基本成形

崇明北湖景區規劃向國際徵集方案

崇明北湖景區規劃向國際徵集方案,今後,北湖將成爲集生態觀光、旅遊度假爲一體的複合式功能區。據介紹,北湖地區規劃,包含規劃區及規劃協調區兩個部分。其中,規劃區範圍約爲34.6平方公里。在總體佈局方面,北湖將採用“整體鬆散、局部集約”的環保型開發方式,分東西兩大組團。東部以開敞空間爲主組織景區和風情小區功能區塊;西部組團圍繞前衛生態村設置生態控制組團,以自然綠化爲主,保持並修復生態系統,改善植被,加強綠化覆蓋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