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東灘溼地——候鳥天堂

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以遷徙鳥類爲主要保護對象的溼地類型自然保護區,位於長江入海口,在中國第三大島崇明島的最東端,它是由長江攜帶大量的泥沙沉積而成,是長江口地區規模最大、發育最完善的河口潮汐灘塗溼地,其南北狹,東西寬,區內潮溝密佈,高、中、低潮灘分帶十分明顯,是亞太地區遷徙水鳥的重要通道。

保護區區域面積爲241.55平方公里,約佔上海市溼地總面積的7.8%,分爲核心區緩衝區試驗區三個部分。崇明東灘屬亞熱帶氣候,是東亞季風盛行地區,年平均溫度15.3℃,冬季因三面受水面熱效應的影響,氣溫要比崇明島的西部高出1℃,水域不凍結,非常有利於水禽越冬,所以它成爲亞太地區候鳥遷徙路線上的重要“驛站”和水禽重要的繁殖地、越冬地,也是備受國內外關注的研究河口科學問題的理想場所。

保護區處於海洋,河流,陸地,島嶼的交匯地帶,生物多樣性極爲複雜與獨特,儘管灘塗植被比較簡單,主要有蘆葦,藨草和海三菱藨草組成,但由於生產量大,在灘塗淤積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併爲其他生物創造了良好的生存環境,同時養育上海地區70%-80%的物種。目前,崇明東灘已記錄到的鳥類有17目50科290種。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的鳥類20種;列入中日、中澳政府間候鳥及其棲息地保護協定的鳥類分別爲156種和54種;超過世界種羣數量1%的涉禽種類至少有12種。每年在崇明東灘過境中轉和越冬的水鳥總量逾百萬只,其中國家一級保護的鳥類有東方白鸛黑鸛白頭鶴白尾海雕4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35種,如黑臉琵鷺小天鵝灰鶴,鴛鴦,小杓鷸,小青腳鷸等。在崇明東灘主要有四種類型的鳥羣,它們分別是鴴鷸類,雁鴨類,鶴類羣和鷗類羣。

根據10餘年的調查,尤其是1996-1998年連續三年北遷涉禽和越冬水禽調查表明,崇明東灘是候鳥遷徙路線上的重要驛站,同時崇明東灘又是白頭鶴,小天鵝等珍稀水禽的重要越冬地,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白頭鶴已連續十餘年選擇崇明東灘作爲越冬地,數量達到130餘隻。

崇明東灘還是多種生物週年性溯河和降河洄游的必經通道,在現有的10種獸類、73種魚類和31種甲殼類當中,許多重要種類,如: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白暨豚中華鱘、經濟特產種類大閘蟹和素有“軟黃金”之稱的鰻苗等,還有如泥螺,日本沼蝦海瓜子,等種類繁多,資源豐富的經濟動物,它們的重要生活史,如覓食、繁殖、幼體育肥等都依賴這一特殊水域。崇明東灘現已查明的物種還包括兩棲爬行動物16種、軟體動物21種、環節動物13種、昆蟲73種。

電話:021—59471413  021—59472291

傳真:021—59471556-653  021—59470418

網址:www.dongtan.cn

電子信箱:zhukaimin@dongtan.cn

地址:上海崇明東旺大道          郵編:202183

聯繫人:朱先生    楊小姐

保護區大事記

1992年,國務院10部委制定的《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將崇明東灘列入優先保護序列;

1998年,保護區經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

1999年4月正式設立保護區管理處,現隸屬於上海市綠化管理局(市林業局);

1999年7月,崇明東灘被溼地國際亞太組織接納爲“東亞——澳大利西亞遷徙涉禽保護區網絡”成員單位;

2002年1月,保護區及毗鄰的84平方公里人工溼地被列爲國際重要溼地;

2005年7月,經國務院批准晉升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005年11月,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授予全國的12個“中國鳥類之鄉”中,崇明榮獲“白頭鶴之鄉”之美譽

2006年10月,由國家林業局授牌,列入全國首批51個國家級示範自然保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