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城市人口版圖:深圳"正青春"、北漂、滬漂佔比仍在提升

5月19日,北京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結果新聞發佈會召開。

北京市統計局局長孟景偉在發佈會上表示,2020年11月1日零時,全市常住人口爲2189.3萬人,與2010年的1961.2萬人相比,十年增加228.1萬人,平均每年增加22.8萬人,年平均增長1.1%,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長率3.8%下降2.7個百分點。

5月18日,上海市統計局也發佈了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全市常住人口爲24870895人,與2010年相比,十年共增加1851699人,增長8.0%,年平均增長率爲0.8%,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長率3.4%下降2.6個百分點。

至此,四大一線城市的人口普查數據已全部出爐。和北京、上海相比,廣州深圳的人口增速要快得多,廣州2010年到2020年的人口增量超過47%,深圳超過68%。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特邀高級研究員、人口學者黃文政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北京和上海人口增速偏低,關鍵當地的人口控制政策。如果不進行控制,北京和上海的人口增速應該與廣州相當,或者略低一點。深圳的整體人口增速更高,是因爲當地的高科技產業發展較快。

未來,一線城市的落戶政策或將進一步調整。暨南大學教授胡剛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上海目前已經放寬5個新城的落戶條件,未來有望進一步放鬆。

北漂、滬漂人口占比提升

數據來源:人口普查公報 單位:萬人

過去十年,我國人口進一步向一線城市聚集,四大一線城市人口總量突破8300萬人,佔我國總人口的5.8%。

具體來看,四大一線城市卻呈現出人口增速兩極分化的態勢。過去10年,北京和上海的人口增速整體偏低。

2020年,北京總人口達到2189.3萬人,較2010年的1961.2萬人增長11.63%。上海2020年總人口達到2487.09萬人,較2010年的2301.91萬人增長8.04%。

“北漂”“滬漂”人口占比有所提升,外來人口仍是北京和上海人口的重要支柱

2020年,常住人口中,外省市來京人口爲841.8萬人,佔常住人口的38.5%。與2010年相比,增加137.3萬人,增長19.5%,年平均增長1.8%,在常住人口中的比重上升2.6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外省市來滬常住人口爲10479652人,佔比42.1%,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1502652人,增長16.7%,年平均增長率爲1.6%。

黃文政指出,大城市確實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俗稱“大城市病”,但吸引人口的能力仍然很強。

“我們在討論成本時候,不能不談收益,爲什麼成本這麼高,大家還是要去一線城市?那是因爲一線城市有更高的收入、更多機會,能夠創造出更多的財富。”黃文政說。

不過,從數據上看,北京與上海中心城區的人口均呈現減少的局面。這一方面是居住與生活成本的問題,另一方面也與人口政策有關

2020年,北京市中心城區常住人口爲1098.8萬人,佔50.2%。其中,核心區常住人口爲181.5萬人,佔8.3%;其他十區常住人口爲1090.5萬人,佔49.8%。與2010年相比,中心城區常住人口減少72.8萬人,佔全市常住人口的比重下降9.5個百分點。其中,核心區常住人口減少34.7萬人,比重下降2.7個百分點。

上海中心城區人口爲6683712人,佔26.9%;浦東新區人口爲5681512人,佔22.8%;郊區人口爲12505671人,佔50.3%。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上海中心城區人口所佔比重減少3.4個百分點,浦東新區人口所佔比重增加0.9個百分點,郊區人口所佔比重增加2.5個百分點。

胡剛認爲,北京和上海的政策是控制人口增長,如果沒有控制的話,京滬人口增速應該和廣州相當。

“另外,廣州和深圳處於南方,氣候比較宜人。廣州相對更宜居一些,產業結構更多元化,基礎教育也比較好。深圳科技創新發達,比較吸引年輕人,城市自然建築景觀也比較現代化,而且當地外來人口較多,氛圍更開放。”胡剛表示。

黃文政認爲,大城市控制人口一方面緩解了“大城市病”,但另一方面人口所產生的潛在收益也失去了,北京和上海發展最快的時候,其實和人口增長最快的時間段是一致的。

“尤其是一線城市聚集了各行各業最優秀的人才,他們能夠創造出更多的財富,如果不讓他們聚集,這一塊財富和價值就失去了,對當地財政和城市建設都不利。”黃文政表示。

京滬雖老人口素質較高

數據來源:人口普查公報 單位:%

在低生育率、人口控制政策等的影響之下,一線城市的人口結構也呈現迥然不同的局面。

具體來看,深圳的人口結構非常年輕,15-59歲的人口占比高達79.53%,60歲以上人口占比僅有5.36%。

“深圳的創新活力較大,與當地年齡結構偏低有關。加上流入深圳的人口,很多從事信息產業和軟件行業,一般是大學畢業之後纔去深圳找工作的,因此流入當地的更多是擁有大學學歷的年輕人。”胡剛說。

廣州的人口結構也不錯,15-59歲人口占比達到74.72%,60歲以上人口占比11.41%。

相比之下,北京和上海的人口結構老齡化程度不低,其中北京15-59歲人口爲68.53%,60歲以上人口19.63%。

北京市統計局局長孟景偉在上述發佈會上指出,北京市老年人口以60-69歲低齡老年人口爲主。這部分老年人口在2020年爲258.1萬人,佔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的60%,與2010年相比,佔比提高了8.5個百分點。

上海在四大一線城市中最“老”,15-59歲人口占比66.82%,60歲以上人口占比23.38%。

黃文政認爲,上海的常住人口老齡化比例還不算很高,尤其是當地很早就進入少子化階段,多虧有大量的年輕人從外地流入。如果計算上海的戶籍人口,老齡化比例更高。

具體來看,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上海戶籍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518.12萬人,佔戶籍總人口35.2%。

“人口老齡化之後,對當地的經濟和財政都將產生影響,同樣的錢放在年輕人手中,和放到老年人手中,所產生的消費是不一樣的,年輕人更多去買電子產品、汽車等消費品,老年人要不用於支付保健品和醫療費用,要不就會存起來。”黃文政認爲,不同的老齡化比例,會對當地的經濟活力產生不同的影響。

北京和上海儘管人口增速不高,目前整體消費水平仍然不低,房地產市場也較爲活躍。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一線城市出現人口漲幅迥異,關鍵是人口政策不同,而不是由於產業發展變化,這也導致當地的房地產市場並沒有出現問題,只是由於政策的限制導致房地產熱度略有降低。“一線城市是有活力、有需求、有產業的。”

不過,未來老齡化加劇,更早“老去”的城市或將受到更大影響。張大偉認爲,我國的大中城市都出現老齡化越來越明顯的趨勢,但是中國各個城市還沒有全面進入老齡化,上海這種發展更早的大城市相對老齡化嚴重一些。對於現在的房地產市場,短期來看尚無明顯影響,但未來3年或者5年,影響會逐步出現。

“我們把60歲以上人口稱爲老年人,其實觀察市場,60歲以上的老年人還是有改善性的購房需求。但是到了65歲甚至70歲,這個需求會極度萎縮。所以城市的房地產市場面臨的問題不是當下的問題,是未來的問題,而且這個問題會越來越大。”張大偉表示。

人口素質較高,也在另一個維度支撐北京與上海的經濟發展。具體來看,北京擁有的大學學歷人口占比,在各個省區市中“獨佔鰲頭”,100個人就有41.98個人擁有大學學歷,上海的100個人中則有33.87個人擁有大學學歷。

數據來源:人口普查公報

“一個從事高科技的高學歷人員,需要快遞、餐飲、保潔等服務人員,如果一個城市擁有更多低學歷人口,服務成本也會相對更低。”黃文政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