籌辦印記 閃耀小海陀山(走向冬奧)

國家高山滑雪中心7條雪道猶如瀑布從山頂傾瀉而下,雪車雪橇中心宛若一條巨龍靜臥山間延慶冬奧村的中式庭院掩映在山林之中,山地新聞中心依山而居……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四大場館日前全面完工亮相。據北京市重大項目建設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於德泉介紹,從2017年3月到2020年12月,先後有數萬名建設者投入延慶賽區建設,將藍圖變成現實。

攻堅克難釋放熱量激情

國家高山滑雪中心比賽專用雪道垂直落差約900多米,最大坡度接近70%,山地作業條件複雜,雪道建設經驗欠缺……一年四季,山頂的建設者棉衣從未離身。盛夏時節,是現場最“溫和”的時候,即便白天陽光曬得人臉發燙,但晚上山風仍能把人凍得發抖。

“每個人就像一個火爐上的水壺,一直處於沸騰的狀態,不斷釋放着最大的熱量和激情。”來自北京城建的項目經理張潔感慨。目前,國家高山滑雪中心7條賽道及附屬設施已通過國際雪聯場地考察認證,已具備辦賽條件。

國家雪車雪橇中心賽道是中國第一條雪車雪橇賽道,“最高設計時速約135公里,施工難度很大、施工工藝很複雜。”北京北控京奧建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夏魏說,中心於2020年9月完成製冰工作,成功通過國際雪車雪橇聯合會場地認證。

自主創新凝結智慧汗水

縱觀整個賽區,無論是從國家雪車雪橇中心的賽道遮陽系統,還是爲消防作保障的太陽能、風能加熱儲水罐,處處凝結着建設者的智慧與汗水。

在高山滑雪項目建設中,爲克服山體海拔高、地形起伏大、滑雪賽道落差大難題,項目團隊藉助建築信息模型技術和無人機三維測繪掃描技術,在電腦裡模擬出一整座小海陀山,又利用航測無人機對地形地貌進行精準測量校對,比傳統的方格網測繪提高了數十倍工效

雪車雪橇項目賽道的建設者走出一條自主創新之路:爲建設空間三維扭曲、能夠承受反複製冷、融化混凝土賽道,研發全新的混凝土材料;爲確保賽道混凝土以毫米級精度精準澆築,項目招募20名國內人工噴射手,確保一次性澆築成功。目前,工程申請專利133件,受理、授權105件。

綠色辦奧”理念貫穿始終

延慶冬奧村的6個“居住組團”和1個“公共組團”散落在山林間,總建築面積約11.8萬平方米。“我們在凸顯冬奧村‘山林場館,生態冬奧’設計特色中把‘綠色辦奧’理念貫穿工程建設始終。”北京住總延慶冬奧村項目部黨支部書記劉雲龍說。

據北京國家高山滑雪有限公司總經理吳世革介紹,延慶冬奧村採用了低層高密度的“山村”式建築佈局,半開放式的建築庭院依山而建,既展現出四合院的文化特色,又不破山型、不奪山景。比鄰而居的山地新聞中心建築風格與冬奧村相融合,共同體現山林之美。

爲保護賽區自然資源,減輕施工帶來的生態干擾,建設者始終將生態修復作爲重要工作內容。“我們對冬奧村建築施工表面的原生全部收集,建設完工後全部原土覆蓋,所有珍貴樹木均進行了原地和遷地保護。” 劉雲龍介紹。

1000多個日日夜夜的奮鬥,一個生機勃勃的延慶賽區蓄勢待發。

人民日報 》( 2021年01月07日 15 版)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