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的邊界:年產值超三千億 城市應用加速落地

(原標題:“北斗”的邊界產值超三千億 城市應用加速落地

一個城市要進行數字化智能化,必須有三個基礎設施:一是計算的基礎設施,用於處理數據;二是通訊的基礎設施,用於傳輸數據;三是時空的基礎設施,用於產生數據。

3000多名參會代表、衛星導航領域的頂級專家近日齊聚成都市新會展中心。第十一屆中國衛星導航年會的熱度,在2020新冠疫情的背景下殊爲不易。

11月24日早上九點多,會場內各個展臺前便擠滿了前來參觀和交流的行業人員。“自從去年北斗組網完成後,整個產業都帶動起來了,主要還是在於從雲到端一體化的需求提升。尤其是終端產品銷量有了大幅度的增長。”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旗下北方電子研究院有限公司一名內部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自己接收到的諮詢量也比往年明顯增多。記者在現場採訪發現,“北斗+5G”的運用,已經成爲年會關注的焦點,手機、執法儀、智能賽事卡片等各種終端層出不窮。北斗相關的產業鏈也涉及到測繪、授時、芯片等多個方面。其中,“精準”服務將成市場新風口。

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23日在年會上發佈的報告《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建設與發展》顯示,10年來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年均增長20%以上,2019年達到3450億元,今年有望超4000億元。

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透露,在4000億的產值中,北斗的貢獻會超過80%。“我們希望在未來的5年,北斗產業、衛星導航的產業能夠超過1萬億元,尤其和雲計算、大數據深度融合,包括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會帶來無限的應用產業前景。”

城市智能化催生新機會

看似遙遠的北斗導航,其應用已經不經意走到了身邊。“北斗”的定位、導航功能廣泛應用在地圖導航、外賣點餐、網約車等領域。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首席科學家曹衝提供的一組數據顯示,隨着蘋果發佈iPhone12機型首次明確支持北斗導航系統後,全球已經有90%的手機支持北斗。

除了個人的需求,北斗更在公共領域被廣泛應用。日前,千尋位置發佈了全球首個時空智能操作系統,代號爲“崑崙鏡”。該系統支持城市級大規模時空感知、計算和協同,能在廣域、統一的時空基準之上,提供精度的實時定位、高清晰動態地圖和高準確的時間同步能力

“往年的年會基本只講北斗,今年多了一個新詞叫‘時空信息’。這麼多人會關注到北斗產業,主要是因爲數字化進程的加快,尤其是疫情又推動了一步。在數字化的過程中,對時空信息的需求量也在急劇增加。比如我們現在全國推廣的健康碼,最重要的信息就是位置服務。信息從哪裡來?就是通過北斗這樣的衛星導航系統,讓手機幫你記錄下來。”千尋位置CEO陳金培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認爲,“時空”不僅在生產的領域,在生活領域也是無處不在。

他還提到,未來的城市智能化是一個很大的機會。一個城市要進行數字化和智能化,必須有三個基礎設施:一是計算的基礎設施,用於處理數據;二是通訊的基礎設施,用於傳輸數據;三是時空的基礎設施,用於產生數據。

目前,浙江德清、浙江上虞、安徽銅陵等城市,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等大型企業,已率先部署“崑崙鏡”時空智能操作系統。據瞭解,在廣東電網,原來需要人工完成的輸電、變電配電等環節巡檢工作,已經能實現無人機自主飛行作業全覆蓋。

基於北斗系統的大規模商業應用還有多長時間?陳金培認爲,要想達到千億級別的大規模應用,未來五年的增長會很快,目前的重點拓展區域是在三四線城市。越大的城市越複雜,不光是技術和數據協同的打通,需要很長週期。而縣級市的政府治理一定程度上比大城市更難,因爲沒有科技的基礎。“中國有超過2000個縣級市,如果每個縣級市投入1億元,這就是2000億的市場機會。因此,我們必須要把技術能力下沉。”

5G+時空加速融合

北斗應用商業化帶來的效應,已經在產業裡有所體現。深耕衛星應用業務的航天宏圖財報顯示,2020年三季度,航天宏圖實現營業收入4.09億元,同比增長46.93%;實現淨利潤3401.03萬元,同比增長1445.89%。

與此同時,衛星導航產業首家上市公司北斗星通的業績,也在風口上得到了提振。2016-2019年及2020年前三季度,北斗星通營業收入分別爲16.17億元、22.04億元、30.51億元、29.87億元、25.22億元,淨利潤分別爲0.52億元、1.05億元、1.07億元、-6.51億元、1.06億元。淨利潤同比增速爲102.99%、1.66%、-710.59%、3616.24%。

隨着5G的到來,通訊基礎設施與時空基礎設施進一步融合後,必然會帶來更大的機會。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楊長風在2020世界5G大會上指出,如今北斗三號的核心器部件國產化已達到100%,已形成完整產業鏈,基礎產品已經實現了自主可控,性能指標跟國際主流產品相當。同時,22納米的芯片產品已經進入量產,銷售量已經突破了億級規模。

人民生活中80%的信息與位置有關,室內外的位置服務,已經成爲人民生活和工作的基本需求。尤其是在室內環境中,像大型商場、機場、地下礦井這些地方。”楊長風認爲,4G要求位置精度要達到50米,而5GR17標準下,要求工業互聯網應用定位精度優於0.2米,車聯網應用精度優於0.1米。而實現這一目標,就離不開5G+北斗的創新應用。

數據顯示,中國5G基站累計超過70萬個,基本實現地市級5G覆蓋,5G累計終端連接數已超過1.8億。儘管北斗應用現在還處於商業化初期,但在智能穿戴、無人駕駛等領域已有需求爆發的可能。目前,我國自主研發的北斗導航產品及系統,所涉及的領域也極爲廣泛,包括交通運輸、農業漁業、通訊系統、救災減災等等。

目前,北斗三號系統所有部件實現全部自主研發,已形成由北斗基礎構件、終端集成、系統集成,以及下游應用服務構成的全產業鏈。賽迪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國產北斗導航型芯片模塊累計銷量已突破8000萬片,高精度板卡和天線銷量已分別佔據國內30%和90%的市場份額,並輸出到100餘個國家和地區。

未來,在具備了高精度定位、高精準時間、高清晰圖像的能力後,北斗系統與5G融合,將爲智慧城市、智慧製造、智慧農業和智慧家庭等領域帶來更大的想象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