籌碼大亂鬥 貨櫃三雄同步下挫

貨櫃三雄19日股價表現

陽明19日「解禁」,恢復正常交易,雖開盤一度衝上漲停,但仍不敵獲利了結賣壓涌現,股價再掀波瀾,翻黑重挫逾8%,成交張數更爆出約38.8萬張的歷史天量,同爲名列貨櫃三雄的長榮萬海也分別下跌5.88%、4.21%,在臺股大舉飆漲的格局下獨顯落寞。

臺股經過連日震盪後重啓攻勢電子金融傳產龍頭齊力表態,惟去年底以來傳出供需失衡、大缺櫃的貨櫃三雄並未獲得市場買單,陽明、長榮、萬海同步走跌,單日市值縮水200億元,航運類股19日也逆勢大跌2.9%,成爲資金撤出重災區

玉山投顧分析,對於貨櫃報價來看,上週部份航線已出現下滑,如歐洲線下跌0.9%,澳洲線下跌1%,先前漲幅較大的美西與美東線雖分別上漲0.9%與1.1%,但出現運價已有自高檔漲幅收歛走勢

法人研判,此時貨櫃報價上不去的原因港口塞港情況已有減緩跡象預期農曆年後運價恐將仍有下修空間,這代表對應的長榮、陽明與萬海等未來獲利將呈現下降,因此引發調節賣壓。

進一步觀察,外資投信自營商近日皆有志一同,大舉拋售貨運三雄持股,持股佔比已低於去年底水位,爲引爆調節賣壓的一大關鍵。另外,當衝交易盛行,陽明、長榮皆是熱門標的,增添籌碼安定性。若以技術面分析,股價已跌破月線支撐,加大資金急於「跳船」了結的心態

萬寶投顧總經理蔡明彰表示,臺股資金派對火熱,常常造成市場會有一窩蜂的現象,雖然有助於多頭點火竄高,不過,從過去經驗判斷,當個股出現爆量,且週轉率過度放大的訊號,大多代表籌碼已趨於凌亂,即便後續基本面產業面等利多不斷,都不見得能反應在股價之上。

舉長榮爲例,去年12月29日爆出88萬張天量,週轉率也直逼20%,對照目前股價已從波段高點下跌達三成,因此,陽明爆量重挫後續效應值得留意。

此外,根據資料顯示,陽明、長榮、萬海三雄合計股東人數由去年12月初的34.45萬人一路增加至1月中旬達49.18萬人,粗估新增約14.73萬的股東都有可能意外「翻船」,面臨套牢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