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艙後,美媒:尷尬了

(原標題:出艙後,美媒:尷尬了)

7月4日,神舟十二號航天乘組的兩名航天員順利完成出艙任務。這是自神舟七號任務翟志剛實現中國航天員首次出艙之後,時隔13年中國人再次實施出艙活動,也是中國空間站時代的首次航天員出艙。

長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注意到,包括福克斯新聞網、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等在內的美國媒體,均報道了中國航天事業的此次壯舉。而在介紹航天員出艙執行任務等基本情況外,也有美媒感嘆:中國衝破了美國的長期限制。

CNN報道截圖

“長期以來,由於美國的政治反對和立法限制,中國宇航員一直被排除在國際空間站之外。”CNN報道稱。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同樣報道稱,這次任務對中國來說是一件無比自豪事情。中國長期以來一直被排除在國際空間站之外,而國際空間站是一個20多年前啓動的多國項目

國際空間站設計壽命爲10年至15年,本來已瀕臨“報廢”,但在2015年,美國等國家達成一致意見,同意國際空間站的停用期限由2020年延長至2024年。

美國《商業內幕》網站報道稱,自2011年以來,中國宇航員被美國禁止進入國際空間站。實際上,美國禁止中美在航天領域開展任何形式的合作

外界分析,如果美國的禁令不解除,國際空間站壽終正寢後的幾十年內,美國很可能面臨無空間站可用的尷尬境地,而中國空間站可能會成爲全球唯一的希望。

中國空間站航天員首次出艙

與此同時,在對中國此次航天壯舉的報道,不少美國媒體的報道有點“酸味”。

紐約時報》報道稱,中國的天宮空間站成爲目前在軌的兩個前哨之一。國際空間站已經運行了20多年,由於年代久遠、預算緊張以及主要合作伙伴美俄之間的緊張關係,它的未來仍不確定。“這些問題,中國的太空計劃中不存在。”

CNBC報道稱,中國被禁止向國際空間站運送宇航員,這推動了中國製造自己的空間站的雄心壯志。

美聯社此前報道提到,中國的空間站將比國際空間站大得多,而且壽命更長,而國際空間站的功能已經接近尾聲

網友評論截圖

在福克斯新聞網的報道下,有美國網友評論稱:“當我們爭論哪些代詞在社會上可以被接受時,中國人已經在天上取得了巨大的進步。”

延伸閱讀:

當年,面對美國的制裁,鄧小平同志對來訪的尼克松說,哪怕拖一百年,中國人也不會乞求取消制裁。如果中國不尊重自己,中國就站不住!

是的,中華民族不會爲制裁而折腰,在任何領域均是如此。

在航天領域,中國的航天人都知道美國針對中國出臺的兩個限制性條款,一個是1999年出臺的《考克斯報告》,一個是2011年出臺的 “沃爾夫條款”。中國航天人對此不屑一顧的同時,也在暗中較勁。近年來,中國在航天領域突飛猛進,在控索月球火星、國際空間站方面,不斷取得突破。

今年6月17日,中國用長二F火箭把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送上太空,自此,中國空間站正式運營,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3名航天員成爲中國空間站的首批工作人員。

目前,在軌運行的還有多國合研的“國際空間站”,但只能運行到2014年。2014年後,中國空間站將成爲太空中唯一的空間站。

沒有空間站,一些空間科學試驗是無法完成的,爲此中國空間站勢必成爲“香餑餑”。

事實也確實如此,目前,中國空間站已收到了近30個國家的合作申請,其中包括美國。

不過,“神舟”飛船首任設計師中科院院士戚發軔院士近日透露,中國在評覈之後,拒絕了美國,批准了其中18個國家進駐中國空間站的資格。

讓誰進入,中國是精挑細選的,畢竟空間站的資源是有限的,所以中國挑選出那些比較有價值的研究項目。

那麼,對於美國的申請,中國爲何拒絕呢?

戚發軔院士稱,美國國會2011年通過了“沃爾夫條款”,在航天領域是不跟中國合作的。如果美國要去違背自己的法律,去跟中國合作,那他就得先把他們的“沃爾夫條款”去掉,再跟中國合作。

長征”系列火箭總設計師龍樂豪院士龍士稱 ,當年有個75人的名單,就是不讓這75箇中國人進入美國國土。 所以美國人如果真要到我們的空間站來,我們也不要這樣籠統地不歡迎他,但是它應該有條件地來,它先把那條國會的法律給廢除了。

那麼,什麼是《考克斯報告》?

二十年前,中國的“長征火箭”就在國際航天發射市場上越來越受到歡迎,可靠性、安全性都受到了多國的認可,多國也傾向於讓中國發射衛星

但這無疑動了美國的饃饃,所以,作爲世界上最大的衛星製造國和發射國,其以各種藉口對中國發射服務進行制裁,還對相關物資、設備對中國進行控制。

1998年6月,美國衆議院組建了一個特殊委員會來調查美國對中國的航天等多個敏感領域的技術轉移,衆議員克里斯托弗·考克斯被任命爲特別委員會主席。

當時,“中國威脅論”已在美國盛行,而這個委員會不斷地向美媒提供一些所謂匿名材料,推動美國民間的反華排華情緒。一時間,彷彿所有黃種人都是間諜,凡是和中國友好的人士都值得懷疑。

1999年5月25日,這個特殊委員會拋出了一份長達700頁《考克斯報告》,指控中國在軍事、航天領域進行竊密

對這盆迎頭潑來的髒水,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出手,對《考克斯報告》給予逐條批駁。當時,多名中國參與原子彈氫彈研製的“兩彈一星元勳,站出來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和證據,證明美國人栽贓抹黑。

正義總是站在真理的一邊。對於根本站不住腳的《考克斯報告》,1999年底出版的美國《時代》雜誌,將其選爲該年度世界十大丑聞。

回到今天我們再來看,可以說,《考克斯報告》開創了在冷戰結束之後一個國家對另一個國家系統地、放肆地在莫須有的基礎上再次展開冷戰思維的模式,根據這個模式,凡是與CHINA這個詞有關的事情,就成了美國一些政客和傳媒譁衆取寵、危言聳聽的當然題材。

然後,美國並沒有《考克斯報告》成爲世界醜聞而收手,隨後在2011年,其又出臺了“沃爾夫條款”,將中國排除在國際空間站的項目之外。

“見不到中國好”,這已然成爲美國政客的心魔

目前,中國空間站建設穩步推進,而美國NASA局的局長比爾·尼爾森近來又蹦出來,強調美國必須時刻“盯緊中國”。

但是,中國一路頂着偏見歧視和欺辱前行,當年我們沒有被絆倒,今天更不會。

試問,美國先把中國關在了國際空間站門外,結果中國奮發圖強,搞出了自己的空間站,你美國的現在不能用了,又來敲中國空間站的大門,這臉皮咋就那麼厚?(井上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