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淨水對身體有什麼影響,爲啥不建議長期喝?
近日,農夫山泉創始人鍾睒睒談及了公司推出的綠瓶純淨水是爲了給消費者提供更多的選擇權,他坦言,這一決定是在“一氣之下”做出的,因爲部分消費者對於產品變化的不理解讓他感到無奈。同時他建議消費者可以在暫時口渴時選擇綠瓶水,但不建議長期大量飲用。爲什麼會有這樣的建議?長期飲用對身體有什麼影響嗎?綠瓶水和普通礦泉水有什麼區別?
今天來和大家聊聊這個問題。
前置聲明:本文非飯~因爲涉及到礦泉水的問題,容易瓜田李下,所以先聲明下。很多人一看到這個問題就容易想到日常買的商品純淨水,覺得這是個商業問題,其實這個問題的範圍遠不止如此,比如,一些國家或者地區如沿海、島嶼之類的缺乏淡水,需要大量淡化、淨化水,這種情況下,居民是需要大量飲用純淨水,那麼長期對於居民的影響就不容易忽視了。
世界衛生組織曾經發布過《飲用純淨水的健康風險》。
不太建議“長期以純淨水爲主”
中文翻譯是:
(1)未經處理的純淨水具有高侵蝕性,幾乎不可能通過管道輸送或儲罐。高侵蝕性水會腐蝕管道,並把管道和配材中的重金屬和其他物質釋放到水中。
(2)純淨水口感極差。
(3)可信的證據表明,水中的物質對人體健康有有益影響也有負面影響。例如,人爲氟化水的經驗顯示其可降低牙齲齒的發病率;一些1960年代的流行病學研究報告顯示飲用硬水地區,人們的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和死亡率更低。
這裡引用一個國內的研究:一般對比純淨水和其他水,其實蠻複雜的。比如按照這個分類
那麼至少會涉及到ph值和礦物質元素。那麼,單純的從礦物質的角度來看,水中是否含有礦物質會對攝入水的個體有影響嗎?
關於這個問題,估計不少人會比較好奇。
一部分人會知道礦物質元素本身是人體必須的成分,而水中是否含有礦物質元素,自然會影響到健康問題了。
另一部人則堅信一個觀點,那就是水中的礦物質元素其實是可有可無的,畢竟濃度太低,因此我們主要的礦物質元素都是通過食物來補充的。
可以說,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其實這個問題,不只是普通人感興趣,就是專業人士也比較好奇。
於是,他們決定對水中是否含有礦物質元素對於身體的影響進行了研究,比如下面這篇《5種飲水對發育期大鼠骨代謝、骨微結構及骨強度影響的比較研究》就是這樣一個例子[1]。
研究人員選擇了市面上常見的自來水、天然水、純淨水、鹼性天然礦泉水、酸性天然礦泉水來作爲水的來源,然後以常見的實驗動物模型大鼠來作爲研究對象。
5個分組:自來水(tap water,TP)爲重慶市政供水,天然水 (natural water,NW)、純淨水(purified water,PW)、天然礦泉水1(natural mineral water 1,NMW1)、天然礦泉水 2(natural mineral water 2,NMW2)爲市售包裝飲用水。
其中水質指標差異如下:
注:p H值、溶解性總固體(total dis solved solids,TDS)、總硬度(total hardness,TH)、鈉離 子(Na+)、鉀離子(K + )、鈣離子(Ca2 + )、鎂離子 (Mg2 + )、硫酸根(SO2 - 4 )、氯離子(Cl-)、碳酸氫(HCO3-),磷(P),偏硅酸(H2SiO3)
接下來探討引用不同類型的水,是否對發育期的大鼠產生影響呢?
結果還真的發現存在了一定的影響。
1、對大鼠的血清骨代謝生化指標影響
與TP組相比,純淨水PW組大鼠血清骨鈣素(OC)水平顯著降低(P<0.05);與PW組相比,NMW1組、NMW2 組大鼠血清骨鈣素水平顯著升高(P<0.05),純淨水很明顯
2、對大鼠左股骨遠端骨參數的影響
這一組純淨水沒什麼影響,天然礦泉水NMW1和2 無論是和純淨水PW還是天然水,都有明顯影響。
3、大鼠骨骼力學性能
如上圖所示,是大鼠飲用不同類型的水後期骨骼力學的比較,我們可以看到,飲用不同的水,的確會對大鼠的骨骼相關參數產生影響。
典型的是純淨水的大鼠,其骨骼最大載荷(N)是最低的,最大應力(Mpa)表現出使用純淨水的大鼠,表現最差。
這就有意思了,從上述研究可以看出,飲用水是否含有礦物質元素,的確是直接影響到了大鼠的骨骼力學參數。飲用純水,在各項力學參數中基本墊底,而與之對應的是,飲用公認含水量高的大鼠,其力學參數總體上也是最好的。
也就是說,水中是否含有礦物資源,的確是可以影響到骨骼健康。而具體來說,和水中各項參數的相關性如下表:
角標a是p<0.01,角標b是p<0.05,看起來,水中礦物質影響更明顯,而ph也有一定影響。
所以,如果從這篇文獻來看,水中礦物質和ph是的確有影響的。
所以一般情況下,建議還是用非純淨水,而純淨水嘛,交給我們生物人去做實驗吧,比如我們小課題組前段時間就放棄了購買水淨化設備,改爲買桶裝純淨水~
ref.
[1]徐安偉,曾惠,黃玉晶,譚瑤,鄭傳芬,王佳,舒爲羣.5種飲水對發育期大鼠骨代謝、骨微結構及骨強度影響的比較研究[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17,39(11):1075-1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