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茶“葉”到茶“業” 探尋點頭鎮白茶產業的致富經

凌晨四五點,福鼎市點頭鎮的茶農們便全副武裝前往自家茶山開啓新一天的茶葉採摘工作,天剛矇矇亮,到達茶山的茶農在一壟壟蜿蜒疊翠、連綿起伏的茶樹間採摘鮮嫩的茶葉。

家住點頭鎮三沙溪村的村民陳春梅是其中的一員,從小在茶山裡長大的她熟練地通過指尖發力,巧手上下翻飛,將一片片鮮嫩的茶葉摘下,放入腰挎的茶簍中。不一會兒,茶簍裡便滿是碧綠的茶葉,散發出陣陣清香。

“清明前採摘的茶葉屬於‘明前茶’,基本用於製作白牡丹,雖然茶葉價格一天一個價,但價好的時候,我一天採20多斤茶葉,能有六七百塊錢的收入。”陳春梅告訴記者,小小的茶葉給她帶來了很大的變化,“政府提倡生態茶園,我們也在去學習如何建設生態茶園,不使用除草劑,茶葉品質變好了,價格也上去了。”

中午時分,茶農都會搶抓第一波的茶青銷售高峰,將新鮮採摘的茶青運至茶葉交易中心進行售賣。跟隨陳春梅的步伐,記者走進點頭鎮茶葉交易中心,看到市場裡早已擠滿了人,面色黝黑的茶農來不及換下采茶裝備,將自己採摘的茶葉擺在面前,爭先恐後地向前來收購的茶青經紀人、茶企負責人展示自己的茶青。

在茶葉交易中心82號收茶點位的紀生緣(福建)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攤位前,拿到茶青經紀人提供的號碼的茶農,正有序進行接受企業負責人查看茶青品質、稱重、結算等收購流程,截止目前,紀生緣收購茶青銀針兩千多斤,牡丹一萬六千多斤,製作壽眉的茶青仍在收購中。

20多年前,紀生緣的創始人紀相炳從天津返鄉製茶,想爲家鄉高品質的茶葉尋找銷路,2004年,紀相炳回到翁溪村,將1968年的牛埕崗舊知青茶場流轉過來。他說服周邊村民流轉出自家茶園,加入高標準白茶種植隊伍,給予每畝茶園資金補助和技術、肥料支持,並以比市場高的價格收購茶青,種植面積從最初100多畝擴大到現今的800多畝,其中有機茶園300多畝。

在與紀相炳暢聊過程中,他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要做健康茶、做品質茶,年近半百的他,三分之二的時間都在與茶打交道,在他看來,今年茶葉價格雖然有所回落,但更考驗茶人、茶企的決心,有助於讓從業者沉下心來做品質茶。

除了做品質茶、健康茶的想法始終如一,紀相炳還將茶與文旅融合,打造村民參與、活態呈現茶文化的“東山下茶人村”,將高品質白茶送出去,把茶客、遊客引進來。2024年初,紀生緣(福建)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單樅老樹生態茶園基地入圍福鼎市首批“最美茶園”名錄。如今,他創辦的紀生緣(福建)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從生態種植、傳統曬制到“茶旅融合”,成爲白茶行業的全鏈條龍頭企業。他帶頭成立的福鼎市翁溪白茶專業合作社社員穩定、茶葉優質。

近年來,點頭鎮立足福鼎白茶核心產區、閩浙白茶交易中心等優勢,促進產業集聚。目前,全鎮入駐茶葉加工企業284家,註冊茶葉門市店1300多家,白茶商圈初具規模。同時推進白茶三產融合發展,打造成爲中國白茶特色小鎮。中國白茶特色小鎮建設將以“福鼎茶葉交易綜合服務中心”爲核心,着力完善茶葉產業鏈、人才創新鏈和配套服務鏈建設,明確“一城、一校、一鎮、一帶”的空間結構,打造出一個集城市功能、白茶生產加工倉儲流通、茶文化休閒旅遊爲一體的綜合服務型濱海茶鄉。

作爲福鼎白茶核心產區,點頭鎮共有茶園5萬多畝,在茶葉源頭提升上,點頭鎮推進茶園病蟲害綠色防控工作,完成智慧茶園管理體系搭建,實現對茶園情況的實時監控,已覆蓋2萬多畝茶園,實施茶園不使用化學農藥全覆蓋,發放茶園病蟲害明白卡,率先評選“最美茶農”,目前已建設1萬畝高標準生態茶園。

爲了打響白茶品牌,點頭鎮連續舉辦了福鼎白茶開茶節、鬥茶賽、茶旅文化節等系列茶事活動,推動品牌茶產品走出去、強起來;建設完成集茶青交易、茶文化展示爲一體的點頭鎮白茶文化展示中心;藉助福鼎白茶發源地、中國白茶第一村、紅色翁溪教育基地等本土歷史文化資源,着力打造茶園生態社區,建設茶旅融合示範帶及旅遊觀光帶。目前點頭鎮涉茶人口達90%以上,2023年茶青產量6780噸,毛茶產值4.8億元,涉茶總產值25.2億元。(記者 潘月容)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繫: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爲我們將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