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初心」到「出新」 新竹市玻璃藝術家聯展

新竹玻璃工藝博物館第一、二特展室即日起至4月19日止。(圖/新竹市政府提供)

新竹振道記者 蔡文綺/新竹報導

新竹市玻璃工藝博物館第一、二特展室即日起至4月19日止,展出「初心‧出新—新竹市玻璃藝術聯展」,51件在地藝術家精心創作、風格多元的玻璃創作,從初心到出新,精選坩鍋窯爐、窯燒、燈炬冷作等4大類不同玻璃技法作品,歡迎喜好玻璃藝術朋友蒞臨觀賞。

新竹市長林智堅表示,新竹是玻璃的故鄉,在地玻璃師傅的「拉絲編織」、「空心吹制」及「實心雕塑」等傳統玻璃技藝更是本市重要的無形文化資產。自上任以來,積極推動玻璃工藝,玻璃工藝博物館於2018年完成展場修建工程以來,以全新的展示空間、精緻的格局設計,讓全國優秀的藝術家們,以最精湛的工藝技術在此展示出最傑出的作品。玻璃工坊也於去年完工啓用,提供現場玻璃示範教學,也提供民衆DIY實作體驗,適合親子共同感受玻璃的特性、溫度、造型等,深富教育意義。

林智堅也說,玻璃工藝博物館所在的「新竹公園」包含全臺原址現存最久的動物園麗池湖畔料亭等,蘊藏了三代新竹人的回憶。自上任後,積極推動新竹公園再生計劃,經過二年多的努力,新竹公園變得非常不一樣,白天夜晚都很美麗。動物園已於去年(108)年底重新開幕,每逢假日吸引全國民衆前來參觀,歡迎遊客走訪新竹公園時,除了拜訪動物園、到湖畔料亭用餐賞景外,也可走訪玻璃工藝博物館,欣賞新竹玻璃工藝之美。

新竹市副市長沈慧虹今(15)日出席開幕記者會表示,新竹人值得最好的,因此林智堅市長上任後,亟力投入新竹公園的改造,以嶄新面目重現的玻璃工藝博物館「引光入室」,使玻璃藝術品在光線的投射下更顯璀璨。而擁有近百年曆史的新竹玻璃,也在藝術的道路上尋找創新的道路,藝術家們從「初心」開始,不斷推陳「出新」,跨世代、跨媒材的各種嘗試,使新竹的玻璃藝術產業累積更豐富的能量,此次聯展即是藝術家們心血的最好呈現,歡迎市民朋友于春節期間前來觀展

風城藝術玻璃作家協進會理事長林瑤致詞時感性分享,希望透過聯展使不同的世代都能瞭解並認識玻璃技法,並將玻璃工藝薪火相傳

文化局指出,藝術創作者的初衷與技藝的提升,堅持原創的初心與作品的推陳出新,是每位藝術家追尋藝術真理的道路。新竹的玻璃工藝歷經了從工業到工藝,從生活藝術到純藝術的領域,從初心到出新,2020新竹市玻璃藝術家聯展」精選了不同玻璃技法的作品,分爲四大類:坩鍋窯爐、窯燒、燈炬、冷作,並涵蓋了學界、業界各種玻璃技法創作的佼佼者,提供了最新或是最經典的玻璃藝術創作

第一特展室展出已故臺灣工藝之家黃安福大師與其女黃以禎共同創作的作品「人生如棋-對奕」,使用脫蠟鑄造24%混彩水晶玻璃製作而成,五彩繽紛的顏色,表現出人生的色彩;魏德鬆老師創作的「野百合」使用廢棄素材創作,延長物品的壽命;樑志偉老師作品「羽化」以熔合烤彎技法呈現玻璃材質的輕柔,如蝴蝶翩翩起舞,似羽毛飄像雲間,完美呈現玻璃材質流動的特性;李文福老師「八駿雄風-奔騰躍進」作品中八匹駿馬各具姿態,而馬有着不畏路遙,勇往直前之代表性;李蓮春老師特別爲了慶祝動物園開幕,展出「虎嘯風生」作品,期盼大家都能參與開幕活動,爲2020開啓熱鬧與喜氣新氣象

第二特展室展出丁右尉老師「波瀾系列_瓶」,透過探索「瓶」高挑體態特質的過程中,試着將玻璃材質的高溫流動性融入瓶身的曲線,思考造型與空間的聯繫;範陳金蓮老師「羽毛沾水筆」作品,以回收再利用的概念製作,使用掉落的羽毛創作而成,是一個具有環保概念與延續性的作品;新生代趙思雅「藥曉心」使用膠囊藥錠做爲元素,將吹制技法結合玻璃燈工技法進行物件型塑,在透明與空間交錯的關係中,發掘與創造更多的可能性。

文化局表示,玻璃工藝博物館開館時間爲週二至週日上午9時至下午5時,春節期間如常營運(除夕休館)。參觀票價爲全票50元,優惠票30元,新竹市民、年滿65歲以上、6歲以下兒童、及身心障礙者皆免費,歡迎踊躍參觀。相關訊息請上文化局官網https://culture.hccg.gov.tw查詢,洽詢專線03-5626091,或撥打1999爲民服務專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