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EMBA鏈結的產學平臺挖寶

理財我最大-理財週刊發行人洪寶山(左)、紀信義(右)1200。(圖/理財週刊提供)

身爲企業高階經理人已經有了豐富的實戰經驗,爲什麼還會要進修EMBA(Executive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中興大學前EMBA執行長紀信義教授說,最主要的原因在於解決企業經營瓶頸、建立世代傳承模式、尋求結盟機會以及獲得學校多元資源等需求。

紀信義教授以寶成集團運用EMBA資源的成功案例來說明讀EMBA的優勢,寶成集團執行長辦公室協理蔡有宜於二○一九年考上中興大學EMBA領袖組,在修課過程中,因充分了解興大EMBA這個大平臺可提供的豐富資源,所以在家族成員轉戰茶品事業之際,居中促成寶成工業前董事長蔡其建來訪,藉由EMBA所鏈結的平臺資源,由興大農學院提供植栽、景觀和水土保持等專業知識及人才,協助打造十一公頃的「茶文化園區」,後續的茶餐飲經營,則由管理學院協助建立商業模式,使得蔡其建得以創建熱愛的茶品新事業!這就是藉由EMBA所鏈結的產學平臺所產生的效益

融合家庭企業主的支持 重新排序生活

對於忙碌的中高階經理人而言,重新進入校園學習,時間管理正是一大考驗。一旦決定報考EMBA,就得重新思考時間分配的比重和建立正確的學習態度,紀信義教授提醒想進修的中高階經理人,最好是能得到家人和公司老闆的支持與鼓勵,這樣才能在家庭、工作課業平衡的狀態下,專注於課程學習,至於過去可能常有的「應酬」,則可以正當的上課理由予以婉拒,重新排序生活重心,讓自己的生活更精實!

紀信義教授說,在辦學的過程中,曾看過少數個案因家庭或老闆不支持於晚間或週末進修,造成學員畢業的困難,所以興大EMBA透過多元化的社團,如體育性、音樂性文藝性社團,舉辦家庭日活動,除了可以讓家人瞭解學員的學習狀況和環境,同時也能讓課程所帶來的正面效益傳遞給家人或是所屬企業,進而影響家人或同事也來進修,帶動學習風潮

至於如何選擇學校?紀信義教授說,每校各有特色,主要是看個人在工作位階上的需求、經濟狀況以及想取得何種養分爲考量點。以國際學校的EMBA來看,所需成本較高,但如果有海外業務拓展的需求,選擇國際學校很有幫助。至於臺灣的EMBA,因時間機會成本不同,企業主在時間許可下,可選擇北部的名校,反之,則建議以工作區域的重點學校爲考量,因爲校友多、產學平臺資源豐富之外,還有充足的時間可運用。

放下職場身段 來場領域的腦內激盪

重視個案研討的EMBA課程,由於學員大多來自企業的中高階層,甚至有些學員年紀比教授資深,難免會質疑理論的可行性或是難以放下身段來請益,這時教授如何幫助學員把學術理論聽進去?紀信義教授的見解很特別,他認爲,理論就是整理過的實務!而且許多經營實務,都是根基於學術理論,包括公司理財、公司治理、組織管理、行銷策略等等。

專精財務管理的紀信義教授,就以臺積電在二○○八至二○○九年金融風暴期間的財管決策爲例,拿出當時的財務報表在課堂上檢視縮減人事預算的影響,尤其是資遣幾位高階工程師的決定,就短期效益來看,的確可達損益平衡,但就長期來看,高階工程師被迫到中國或其他國家發展,反而影響臺灣的產業競爭力!這就是教授運用實務融合理論的教學,讓中高階經理人思考決策的面向,提高他們在經營決策上的視野。

而匯聚各界菁英於一堂的EMBA還有個特點,上課多以丟議題的方式,讓跨世代、跨產業的學員們共同討論激盪,像是企業成長、定價策略、獲利模式、創新服務等議題,透過不同角度的切入,在課堂上常激盪出思維革新的火花!

境外訪學課程 形塑企業倫理

另外,爲拓展中高階企業經理人的國際觀,興大EMBA特地帶學員到日本倫理研究所上課,以臺日共同的熱門議題─「傳統產業的企業傳承」爲例,設計出四天三夜的課程,主題包括企業經營的遠景、目標及使命的訂定與落實,第一天讓新舊世代的經營者分開上課,第二天讓不同世代的經營者一起上課討論,第三天各自省思,第四天則是進行總結。

紀信義教授說,這門「企業倫理與文化形塑」課程很具衝擊性!因爲企業創辦人和接班人的二代教育、時代背景完全不同,經營理念的差異相當大,造成創辦人往往不敢放手讓下一代完全接班。但經過這門課的洗禮之後,雙方不僅可以互相理解經營決策的背後思維,還能靜下心來找出對方的優點!新舊思維的交流,進而共同形塑出企業新文化,讓參與的跨世代企業經營者獲益良多!

放寬學歷限制 鼓勵專業人才再學習

EMBA學歷限制於二○一三年因吳寶春條款正式打破,讓不少專業菁英有機會再進修,但仍有些個案造成爭議。紀信義教授認爲,放寬學歷限制的精神,在於像王永慶這樣的企業主或社會領袖,因處於過去時代背景下的社會及經濟因素,沒能取得大專學位,但因其對於國家、社會或是其他領域有重大貢獻者,都可以申請EMBA進修,這是值得鼓勵的事!

至於外界擔心的EMBA學生素質降低,紀信義教授說,這要回到辦學的初衷來看問題,只要是申請所學與專業貢獻領域有相關性,都有正面的影響力,況且還有畢業門檻可以把關,不用擔心素質的問題。

像興大EMBA領袖組在過去三年,每年平均二十三位學員中,就有二至三位是透過吳寶春條款進來研修的學員,他們的專業對於課程也是股新活力,只要態度正確,永遠都是教學相長

因應時代趨勢 創新課程上線

EMBA學程在臺灣已推廣二十年,爲了培養創新與創業的成長動能,課程設計也都能與時俱進,紀信義教授指出,因應AI時代的來臨,興大EMBA開辦了智慧科技與管理、人工智慧的製造與大數據決策等相關課程,針對超高齡社會的到來,則開設人口老齡化與休閒產業的發展、健康產業管理、休閒運動與產業管理等相關課程。另外,在新創事業崛起的風潮下,也開辦了新創事業與財務決策、創意與科技管理等相關課程。

對於有意報考EMBA的中高階經理人,紀信義教授說,EMBA是知識的寶庫,也是人脈連結的最佳場域,只要能兼顧家庭和工作的平衡,並放下個人在職場上的角色與本位主義,把自己當作大海綿,來到學校與老師和同學一起學習,在EMBA這豐富多元的產學鏈結平臺,一定會有滿滿的收穫!

本文作者:洪寶山

(本文摘自《理財週刊1067期》)

《理財週刊106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