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過黃金辦案 再查徒勞無功
清泉崗爆發毒品丟包後,陰謀論、「摘星論」等傳聞不斷!事隔半年,檢方以證據不足,對10名官兵吃感冒藥、驗不出吸毒反應,不起訴收場;檢方雖強調,毒品丟包案絕不會成爲無頭公案,仍會繼續以他字案偵辦,但怎麼找「事主」?線索恐怕早就都斷了。
10名官兵獲不起訴,臺中檢方強調,偵辦工作還在持續中,繼續從現有的有限資料中找線索;但從清查營區監視器、調閱通聯紀錄等,還查無涉案跡證。
由於清泉崗毒品丟包案持續膠着,檢方爲查案還拿出「壓箱寶」,以累積多年辦案、記錄建立的毒品人口資料庫,過濾、清查,再針對地緣性等因素,追查可疑對象;還請關務署支援6只緝毒犬,進入基地內搜查毒品。
只是清泉崗位於東北季風迎風面,風勢大,影響緝毒犬在室外嗅覺外,加上緝毒犬以往被訓練在封閉環境的海關嗅毒,空曠基地停機坪,讓狗兒們完全「無用武之地」;即使進入室內宿舍區,事隔多日,狗鼻子也發揮不了作用。
再者,案發之初,檢方即未將毒品丟包案和10名官兵有毒品反應案牽扯在一起,因53包毒品均是安非他命,10名官兵是一級毒品嗎啡反應;因吸食安非他命須在4天內驗出毒品反應,吸毒者若刻意隱瞞、短期戒斷,直到全營區全面尿篩,已錯過「黃金驗毒期」。
清泉崗案散落毒品分散範圍廣,又缺乏監視器等佐證,但可確定的是,軍方內部管控失靈難辭其咎,如何亡羊補牢,杜絕毒品進入營區,纔是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