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惠臺政策轉向了嗎

(圖/達志影像

最近一兩年大陸民間惠臺政策頗有微詞,爲此大陸對臺部門也捱了不少罵。說實話,大陸對臺部門被民間輿論罵,多少有點冤枉。原因很簡單,對臺部門只是政策執行部門,而不是決策部門,他們只能根據中央對臺基本國策制定相應的政策。截止到目前,大陸對臺基本國策還是那8個字:一國兩制,和平統一

在這個基本國策背景下,大陸對臺部門制定相應的具體執行政策只能是惠臺政策,作統戰工作,最多力度方式有所差別。只要大陸對臺基本國策沒有變,對臺部門就不大可能出窮臺政策,至少不可能公開出這樣的政策。

大陸對臺基本國策能否做調整呢?理論上任何政策都是可以調整的,但是一個大國的基本國策要實現180度急轉彎是不可能的。即使要做重大調整也要循序漸進,逐步過渡,簡單說,就是一個溫水青蛙過程

那麼,爲何不能迅速做重大調整?假如大陸對臺政策作出重大變化,從「一國兩制,和平統一」,迅速調整爲「一國一制,武力統一」,然後大陸對臺部門就要收緊對臺貿易,制定各種窮臺的針對性政策。一旦出臺,兩岸差不多就回到幾十年前劍拔弩張狀態。這種敵對狀態可能逼迫臺獨分子鋌而走險,會誘發臺海局勢迅速失控,導致大陸可能在沒有做好充分準備情況下被迫與美國、臺獨勢力全面攤牌

大陸既要向美國與臺獨勢力宣示自己堅定實現兩岸統一的決心,也要掩飾自己具體的戰略計劃意圖,讓臺灣問題按照大陸的時間表來解決。 所以,只有大陸中央對臺政策作出重大調整,大陸對臺部門纔有可能制定相應的對臺政策,大陸執行了幾十年的惠臺政策才能出現重大轉向。

鳳梨事件之所以鬧得沸沸揚揚,被臺灣方面炒作成熱門話題,真不是大陸暫停購買鳳梨對臺灣經濟影響有多大,而是臺灣方面很擔心這是大陸釋放的一個政治信號─先是收緊對臺貿易,然後就是對臺政策的重大變化。臺獨勢力很清楚,一旦大陸方面公開宣佈對臺政策出現重大變化,就是臺獨勢力命運倒計時的開始。 那麼本次鳳梨事件代表惠臺政策轉向了嗎?

去年至今,大陸惠臺政策並沒有出現重大變化,至少在鼓勵臺胞來大陸投資經商、就學等方面依然保持着傳統的政策慣性。但是其中也出現一些「技術性」禁止臺灣農產品輸入的信號,包括禁止臺灣肉類輸入以及暫停臺灣鳳梨輸入。目前僅憑這些「技術性」的信號就做出惠臺政策出現轉向的判斷是不大客觀的。

從戰略層面來看,在大陸解決臺灣問題之前,讓臺海局勢維持現狀即使大陸花點小錢也是很划算的,更何況現在大陸的惠臺政策主要集中在吸引臺灣的人才資金融入大陸的層面,這對於大陸也是利大於弊。

鳳梨事件應是大陸當局震懾一下民進黨,防止其做出一些出格而愚蠢的舉動差不多就夠了。如果民進黨當局還不知改弦更張,也不排除會有其他臺灣農產品因爲「技術性」原因被大陸拒收,但是目前出現大陸對臺貿易全面收緊的可能性似乎很小。

至少目前,維持臺海局勢穩定才符合大陸最大的戰略利益

作者美國華人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