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力求合理增長 不留後遺症

2014年是大陸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連續第三年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此次會議主要亮點在於:辯證處理增長速度質量關係努力實現不會帶來後遺症合理速度;明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優先次序,要區分情況分類推進;首次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作爲經濟工作的重要任務

如何確定2014年GDP預期調控目標始終是各方高度關注的焦點。此次會議最大亮點在於,強調了要辯證地處理好經濟增長速度發展質量的關係,明確提出經濟增長要保持合理速度。

穩增長是爲保就業

首先,合理速度應是保障就業的速度。當前大陸經濟發展中結構性就業矛盾十分突出。2014年大學畢業生高達727萬人,較上年增加28萬人,畢業生就業壓力依然巨大;同時,2014年大陸中央要下決心化解產能過剩,在淘汰落後產能、兼併重組過程中將會出現下崗再就業壓力。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問題,因而穩增長歸根結柢是爲了保就業。

其次,合理速度應是不會帶來後遺症的速度。就是要防範出現類似金融危機之後大規模刺激政策所帶來的嚴重產能過剩、生態環境惡化、債務風險上升等突出的結構性問題。因此,合理增速是一種有助於經濟結構改善和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的速度。

最後,合理速度應是有助於順利推進改革的速度。如果經濟增速過高,就可能出現新的結構問題,通貨膨脹壓力也可能會加大;如果經濟增速過低,一系列社會問題就會凸現出來,這兩種情況都會影響到改革的順利推進。因此,經濟增長要合理適度,要與促改革相協調。

毫無疑問,2014年是大改革年。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改革包括16個方面、60大條、300多點,改革不可能齊頭並進,必須有序推進。

此次會議的另一重要亮點就在於明確了「要區分情況、分類推進」的原則。一是方向明、見效快的改革,屬於地方和部門可授權操作的改革,近期就可以加快推進;二是對涉及面廣、需要中央決策的改革,要加快研究提出改革方案,制定具體改革策略,全面統籌和審定後,2014年適時加以推進;三是對認識還不深入、但又必須推進的改革,要大膽探索、試點先行,找出規律,凝聚共識,爲全面推開積累經驗創造條件;四是對一些需要推進的制度性建設,需要修改完善法律的也要加強研究、儘快啓動

嚴防地方債務風險

此外,還需要注意到,改革是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統一領導,打破各部門、各地區和各行業既得利益,確保改革取得實效;改革堅持膽子要大、步子要穩的戰略戰術

另需重點關注的是,此次會議中央首次將防控債務風險列爲經濟工作主要任務之一。會議提出,要加強源頭規範,把地方政府性債務分門別類納入全口徑預算管理,嚴格政府舉債程序。明確責任落實,省區市政府要對本地區地方政府性債務負責任。

近年來,各級地方政府通過融資平臺大規模借債,不斷加大投資刺激力度,債務率不斷增加,由此帶來的財政、金融風險也在上升。而且,從國際上來看,很多國家已經發生了嚴重的主權債務問題,例如美國的財政懸崖和債務上限問題,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直到現在沒能從根本上解決,部分發展中國家債務負擔也十分沉重。

因此,大陸也要警惕並高度重視債務問題,着力防範和化解其中蘊含的風險。此次中央將防控債務風險納入地方政府考覈體系,表明地方政府債務問題已經比較嚴重迫切需要規範管理。不僅應儘快摸清各級政府債務規模,建立規範合理的政府債務管理及風險預警機制,而且應摸清各級政府掌握的資產狀況,儘快編制全國和地方資產負債表

作者系大陸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