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新型相親崛起 想婚族主動帶爸媽到公園角落挑人選

記者餘姿函綜合報導

大陸多個城市、廣場公園裡「相親角」和「父母代理相親」的畫面越來越常見。如今「相親角」旁出現的不僅是焦急的父母,還有一同前來「尋婚」的年輕人,這些年輕人其中不乏是「90後」,從此可見,大陸適婚年輕人的婚戀態度被動轉爲主動。

據《中新社》報導,一直忙於工作的「90後」張曉峰,成爲家人心裡的頭痛人物,爲了早點相親成功,他與父母一起到石家莊人民廣場的相親角,「除了想見到相親對象本人,也想看看對方父母的情況。」

因爲婚戀的成本上升,工作和生活節奏快壓力大、社交圈小等原因,越來越多「80後」、「90後」選擇晚婚或不婚,被動接受親朋好友安排的相親比主動相親的成功率還要高上不少。

石家莊的女孩周韋彤表示,自己的另一半就是她和父母在相親角找到的,「起初挺尷尬的,總覺得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其實不太一樣。雖然父母提供『過來人』的經驗,但主動權仍在我們。」周韋彤也力推表妹跟家人一同到相親角。

現實生活中的「新型相親」,也帶動一系列電視節目的產生,如《中國式相親》、《中國新相親》、《新相親時代》等,都是由單身男女帶着父母一同相親,這種方式引發民衆對兩代人觀念的討論。

專家指出,「父母逼婚」、「父母代理相親」等一系列社會現象都源自於兩代人缺乏溝通,成爲彼此的壓力。子女帶着父母相親,一方面順應了父母在中國傳統婚姻戀愛中有着「無可替代作用」的現實情況,另一方面也讓兩代人在思想上進行有效的溝通與直接的碰撞,爲兩代人架起溝通的橋樑

山東濟南千佛山於2018年4月舉行相親大會,報名人數就超過8000人,1980至1990年出生的人羣佔37%,「90後」年輕羣體佔30%,報名年齡最小的是1997年出生的在校學生,顯示出現觀念更自由開放的「90後」逐漸化被動相親爲主動。

大陸某交友平臺3月發佈《2018年度大陸男女婚姻戀愛調查報告》顯示,有超過8成的單身男性和超過7成的單身女性願意接受相親這種形式,男性比女性的接受度還要高,更多單身男女願意讓親友爲自己的婚姻把關。

此外,隨着網路直播的興起,一些直播網站也趁熱推出直播相親節目,觀衆可以與男女嘉賓主持人互動,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對男女嘉賓的建議,線上線下的即時性互動也可以讓民衆對婚戀觀有探討和思考,進行良性引導。

相親在大陸仍然是解決單身男女婚戀問題的重要途徑,由此也催生出獨特的「相親經濟」。臉書近日宣佈,計劃推出相親婚戀程式,顯示出全球最大的社交平臺也開始進入約會用這個快速增長的市場。

大陸政府近年來也越來越重視年輕人的婚戀問題。中共中央國務院2017年4月印發《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將年輕人婚戀作爲青年發展的重要領域,明確了目標任務,制定了發展措施,爲年輕人婚戀構起健全的社會支持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