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遇雷雨悶又溼! 醫推超簡單「自制茶飲」避免中暑、熱感冒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大暑」,是一年之中最熱的日子。(圖/記者屠惠剛攝)

記者趙於婷臺北報導

近日氣溫屢創高溫,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大暑」,正是一年之中最熱的日子,炎炎夏日最容易發生中暑或是熱感冒。醫師指出,夏季感冒,臨牀上常見「暑性炎熱、暑性升散、 暑多挾溼」3大暑邪特點,容易中暑或是熱感冒的民衆,夏天可以多飲用生脈飲」來益氣生津。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醫師吳宛容指出,中暑是指因高溫引起的人體體溫調節功能失調,體內熱量過度積蓄,從而引發神經器官受損;熱感冒則是夏季感冒,往往是從高溫悶熱的室外進入到冷氣房內或者暴食冷飲引起;就中醫的觀點認爲,熱感冒又因病因病機是否夾溼分爲暑熱感冒和暑溼感冒兩類。

臺灣夏天溼氣重,較容易造成暑溼感冒。吳宛容說,暑溼感冒的症狀有輕微發熱、頭重倦怠、胸悶欲嘔、大便黏膩、咳嗽痰黏,鼻流濁涕等,若屬這類型的感冒,通常病程較長,大多需數日治療才能痊癒;治療上可以食藥結合,建議暑溼感冒的患者平時多吃一些祛暑利溼的食物,如銀耳蓮子湯綠豆薏仁湯等。

▲高溫恐引起的人體體溫調節功能失調,體內熱量過度積蓄,造成中暑。(圖/記者季相儒攝)

另外,夏季暑邪也包含三特點:「暑性炎熱」會出現身熱、煩渴、汗多、小便短赤等火熱炎盛症狀;「暑性升散」常見多汗、心煩、口渴、疲累、小便少等氣津兩傷的證候;而暑多挾溼則會四肢睏倦、食慾不振、胸悶、泛惡、大便溏膩、舌苔厚等症。

吳宛容提醒,易中暑或是熱感冒的人,可以自制「生脈飲」來提神解暑,生脈飲的成份很單純,就只有「人蔘麥冬五味子」,人蔘可補元氣,麥冬滋陰潤燥,五味子收斂止汗酸味可生津,三者搭配,爲你保持元氣、生津止渴。製作方式爲取西洋參3-5片、麥冬3錢,五味子1.5錢,以熱水500~800c.c.沖泡後即可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