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五專欄】周美里/是「正義」,不是「轉型」

▲新國會一上場又面臨二二八到來,「轉型正義」成爲話題。(圖/本報資料照)

文/周美里

民進黨即將全面執政,新國會一上場,又面臨二二八紀念日到來,「轉型正義」立即成爲話題,立委有主張取消「國父遺像、有主張修法處理戒嚴時期不當審判的問題、還有打算立法公開所有政治檔案等。民間對民進黨終於將完全執政也期待甚殷,有人去中正紀念堂抗議緬懷蔣介石,有學者要求公佈蔣介石日記釐清二二八真相,也有團體要求新政府實踐轉型正義、追究過去許多政治案件害人,一波波對轉型正義的訴求排山倒海,相對的也出現反彈力道。

臺灣的政治發展因爲其特殊歷史,「轉型正義」被賦予更種不同的「標籤」:中國VS臺灣的所謂「意識型態」、或是國民黨擔心被「清算」而貼上的所謂「仇恨」標籤,脫離了原本單純的「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關係:「轉型正義」是爲了讓「正義」在時間大河下仍可被「實踐」。「轉型」「正義」的核心價值是「正義」,不是「轉型」,是要讓過去在獨裁、威權、戰爭下被犧牲的「正義」得以伸彰,而不是爲了「藍」轉「綠」的「轉型」。

過去的正義如何伸彰呢?許多被獨裁者、統治者、發動戰爭屠殺者所掩蓋的真相、罪行,都應該公諸於世,還歷史公道。不只是真相,更重要的是追究責任,追究責任並不是爲了「仇恨」或「報復」,而是爲了「正義」,爲了遏止未來可能的加害者,防止相同的悲劇再發生。

▲新國會展現不同的問政風貌

►►►掌握最新觀點,給88論壇粉絲團按個贊!

在國民黨威權統治下,除了二二八之外,重大的政治性案件包括陳文成事件美麗島事件、林義雄血案等,都是至今不但沒有「正義」,連「真相」都未能大白。這些案件未能真相大白對臺灣民主有極大傷害,更已成爲族羣矛盾對立的源頭,少數幾顆屎壞了一鍋粥,少數加害人讓整個族羣含冤蒙羞。在很多臺灣人民心目中,這些案件直指政治謀殺,國民黨一日不尋找真相公諸於世,就一日要揹負歷史罪名。更恐怖的是,加害者得以無責逍遙,不僅是「無責」的錯誤示範,更有變相鼓勵之嫌!

然而在中國VS臺灣的「意識型態」大旗高舉下,「轉型正義」被扭曲爲「清算」鬥爭,宛如族羣間的一根刺,時時橫在族羣中刺痛雙方。這是臺灣政治的特殊情結,必須面對。有些人錯把「統治」與「被統治」的關係視爲「族羣」之間的鬥爭,殊不知唯有將少數族羣中的「害人之馬」揪出公佈,才能從「族羣」「鬥爭」的矛盾中掙脫,才能擺脫「仇恨」與「被仇恨」的魔咒。現在許多人對轉型正義歇斯底里的反彈情緒,只能曝露其心虛,更只是反效果

無論是所謂「外省族羣」或本土族羣,都有自己的「轉型正義」必須面對。今天1949年來臺的移民已經第三代了,利用族羣矛盾製造對立情緒已經不能奏效,也到了我們共同認真、正常地面對轉型正義的時候!在臺灣這塊土地上,或許我們各自擁有不同的歷史,但仍將書寫共同的未來。

掌握即時訊息免費下載新聞雲APP iOS:https://goo.gl/qXZojaAndroid:https://goo.gl/MRNy3P

作者周美里,資深媒體人。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