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屯山噴發怎辦...馬士元博士:計劃只是理想中的假設

陽明山國家公園小油坑,長年煙霧嫋嫋。(圖/翻攝自陽明山國家公園網站

記者戴榕萱/臺北報導

近日學者證實大屯山系爲「活火山」,臺北市人口稠密,若火山爆發影響會更甚其他縣市。臺北市政府早在2012年已經有研擬「火山災害防救應變計劃」,不過相較於日本臺灣的火山研究及應變對策仍遠遠不及,畢竟沒有發生過,「計劃」都只是一種策略

擎天崗是竹篙熔岩向北噴溢所形成的熔岩階地。(圖/翻攝自陽明山國家公園網站)

學者近日證實,新北市金山、萬里地底下逾20公里處確實有岩漿庫,此消息一出,民衆無一不擔心若噴發,金山、萬里區的核一、核二場恐怕深受其害。但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表示,大屯山地區的火山活動一直都有監測掌握,目前的火山噴氣溫泉水質數值都顯示穩定狀態,除非每天200次規模1以上地震,纔算是火山噴發前兆。。

銘傳大學都市規劃防災學系馬士元博士接受《ETtoday東森新聞雲》訪問表示,以臺北來說,確實是個位於火山羣最多的城市,只不過我國對火山研究並沒有日本齊全,更別說針對火山有完整的救災計劃。

他提到,噴發形式有熔岩與蒸氣等多種形式,不同的災情就會有不同的救災形式,例如:封鎖道路、開啓緊急避難所等;像日本於2014年9月27日噴發的御嶽火山,就是以「蒸氣形式」噴發,因爲無預警並沒有阻止民衆上山,致監測火山非常專門的日本,也發生57死的憾事

馬士元博士另外透露,火山噴發的「前兆」,得仰賴地質調查所佈署的監測點與即時資料分析,不過國內的「監測能力」至今還沒被證實是否準確(意指火山平穩未噴發,因此不知道監測能力有多高),所以即使擬定「應面計劃」,也是全是理想層面假設,如果真的發生問題,是否能夠照計劃順利疏離民衆致避難處,很難說得準。政府目前能做的就是持續觀測並精進。

▼日本御嶽山噴發時。(圖/達志影像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