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選結果 左右韓國美中模糊戰略

俄烏戰事也成爲韓國大選的熱門議題。立場親美的「國民力量黨」候選人尹錫悅就主張應該追加部署薩德反飛彈系統。圖爲2017年韓國民衆阻擋薩德裝備進入部署地。(新華社)

烏克蘭遭俄軍入侵,正值韓國總統選戰白熱化之際,針對烏俄戰爭所帶來的教訓,朝野兩大黨候選人間也存在明顯分歧。在野黨的尹錫悅認爲,這提醒了要靠力量實現和平及建立強有力同盟的重要性。執政黨的李在明則強調,這體現在強國間維持戰略平衡的必要性。而尹提出追加部署「薩德」反飛彈系統等外交政見,形同在美中大國對抗中選邊站,若他當選,恐會再次衝擊中韓關係。

韓國總統文在寅任內,一定程度上修補朴槿惠前政府末期因部署薩德而受損的中韓關係,繼而推動與北韓破冰,促成韓朝及美朝峰會,但如今看來在限制朝核發展上成效有限。另外,文在寅奉行所謂「安美經中」(安全是美國、經濟是中國)的模糊戰略,亦遭質疑「向中國傾斜」,讓美韓關係存在矛盾。

尹錫悅外交政綱具強烈親美和強硬對朝色彩,最受爭議的是以北韓威脅爲由,欲廢棄文在寅爲修復與中國關係而提出的「三不原則」(不追加部署薩德、不參與美國的飛彈防禦體系及不加入美日韓軍事聯盟)。尹的外交政策顧問金聖翰還稱,尹錫悅未來會就擴大核威懾增加盟國間的諮商,加強與美日三邊夥伴關係,同時加入包括美日印澳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機制。

李在明反對在韓國部署薩德,稱美國透過部署薩德來封鎖中國出海口、窺測中國秘密,完全是爲美方利益,薩德不能遏制北韓,反而可能使朝鮮半島成爲大國角力戰場。李的外交特別顧問林聖明指出,李在明認同文在寅的對朝政策,以及放眼東南亞的「新南方政策」,更計劃擴展後者,探討如何與美國「印太戰略」和中國「一帶一路」倡議作出協調。

但有專家認爲,在地緣政治競爭加劇的時代,韓國在外交上的戰略模糊已愈來愈難維持。北京清華大學東北亞專家劉江永指出:「中國在與下一任韓國總統打交道時,最擔心的是首爾會部署另一個薩德系統,以及韓國可能參與由美日主導的『自由開放的印太』倡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