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山/美國戰略模糊 臺灣自求多福

趙春山/淡江大學大陸所榮譽教授

美國國務卿林肯日前接受媒體專訪時,表達對中共對臺侵略行動之憂慮,並承諾將協助臺灣自我防衛,但不回答美國是否將做出軍事迴應這個「假設性問題」。

▲布林肯日前表示,將承諾協助臺灣自我防衛。 (圖/路透社

中共軍機近期不斷侵入我國空域,遼寧艦甚至在臺灣周邊地區進行軍事演訓,讓臺灣感到不勝其擾,也再度引發美國國內「戰略模糊」和「戰略清晰」的政策辯論。

美國維持對臺「戰略模糊」

目前看來,拜登政府仍維持「戰略模糊」的選擇,對於是否出兵協防颱灣一事,不願做出明確表態。

美國國務院4月9日宣佈完成與臺灣交往的新準則,放寬規定鼓勵美政府官員與臺灣接觸;但《金融時報》引述一名美國官員的話說,「沒有取消限制在雙橡園舉辦國慶酒會」。

我想美國的目的是「讓臺灣滿意,也讓中共放心」,以保留美國未來自由行動的空間。

▲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維森(Philip S. Davidson)。(圖/美國印太司令部

美國印太地區司令戴維森3月9日明確指出,中共可能在未來6年內試圖以武力奪取臺灣,美國智庫軍方人士亦一再對中共武力犯臺提出警告

其實,中共從未排除對臺用武之可能性,但採取行動的時機,不是美國說了算,而是按照中共自己的「議程表」辦事,而「武統」目前尚不屬於「待辦事項」。

然而,一旦中共決定動手,所有可能必須付出的代價,都已列入考量,包括美國的反應在內。

拜登老謀深算,這是美國維持戰略模糊的原因。

菲律賓總統杜特蒂近期因大批中國大陸船隻在菲國專屬經濟海域集結,一度與北京翻臉。

菲律賓軍方宣佈,將從4月12日起,與美國展開爲期兩週的聯合軍事演習

可以想像,南海形勢會再現波濤洶涌。

美國軍艦航行南海。(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有中國大陸學者指出,拜登政府的東南亞政策,根本目的在與中共戰略競爭,而非考量地區內國家的利益

美國以「艦砲外交」破壞中共與東協的「南海行爲準則」談判,又持續警告東協,要防範中共軍事擴張。

然而,東協國家不願成爲中美權力競賽的戰場。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已多次指出,星國不會選邊站;杜特蒂更非省油的燈,持續遊走在中美兩強之間,不讓美國視菲律賓的忠誠爲理所當然。

從中美戰略競爭的角度看,臺海與南海一樣,同爲兵家必爭之地。

身處兵家必爭之地 臺灣如何「自保」?

中共視「臺灣問題」爲其核心利益,美國則認爲臺海攸關其與盟國地緣安全利益。

中美都從本身的利益考量,使臺灣成爲中美相互抗衡棋子

中共拒絕與民進黨政府來往,又指控臺灣「挾洋自重」,就已凸顯臺灣今日的處境。

臺灣與美國沒有邦交關係,是美國的「朋友」,而不是「盟友」。

臺灣的安全只有寄希望於美國的「善意」,但「善意」往往經不起「利益」的考驗

蔡政府經過美國川普執政4年的考驗,應該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但除了「親美」外,臺灣還有什麼其它的選擇餘地?

▲除了「親美」之外,臺灣還有其他「自保」之路?(圖/路透社)

臺灣今天面臨的戰爭威脅,不是兩岸的「統獨之爭」。

臺獨」是假議題,中共領導人胸有成竹,認爲不需要用軍事手段,就可以達成「統一」的目標。

但臺灣確實有可能因中美對抗,而捲入一埸突如其來的戰火之中。

從這個角度看,中共近期在臺灣周邊地區的軍事活動,目的不只是對臺施壓,並且劍指美國;同樣地,美方不斷警告臺海周邊有事,也是爲了抗衡中共,臺灣再度成爲「夾心餅乾」。

臺灣只有趨吉避凶,才能自求多福,因應之道就是不讓自己成爲一個「問題」。

臺灣應告訴美國,臺灣不會成爲「麻煩製造者」,但也無法獨立承受外力帶給臺灣的「麻煩」;臺灣也應正告對岸,既然視臺灣爲中國的「內政」,就沒有理由把戰爭帶到這片土地上。

難道中國人沒有智慧處理自己的問題?

熱門點閱》

臺鐵出軌》王傑改革大家都同意 但「公司化」是真解方?

► 臺鐵出軌》藍弋豐/痛定思痛勿再作漂亮文章、滿口莊子式」大改革

► 臺鐵出軌》苦苓/臺鐵真的沒救了嗎?

盧信昌葉倫籲設置全球最低企業稅!財源籌措?還是美國重返全球化?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