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付費實習是"天坑"還是"捷徑"?
暑假來臨,不少大學生踏上了實習的道路。在人們以往的認知裡,大學生們可以通過實習賺一筆零花錢,一些勤工儉學的大學生甚至靠實習可以爲下一學期攢下學費和生活費。然而,最近“付費實習”“天價實習”等屢屢成爲網絡熱點,要想得到一個亮眼的實習經歷,有些大學生甚至不惜花費高額費用。
在就業競爭壓力的作用下,不少大學生執着於找到一個好的實習經歷,爲自己的簡歷加分。然而,付費實習的邊界在哪裡?天價實習究竟是騙錢的“天坑”還是就業的“捷徑”?不少大學生和高校教師認爲,應理性看待實習機會,實習單位收取費用也應有一定的監管機制,用高額中介費“買”實習經歷更是不可取。
大學生實習進入“收費模式”
緊張的畢業季剛剛落幕,熱火朝天的“實習季”又到來了。
教育部數據顯示,2021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總規模909萬,同比增加35萬。另據中國青年網不久前的相關調查數據顯示:76.29%的大學生認爲缺乏實踐和工作經驗是就業中最令人困擾的事情。實習,成爲大多數大學生積累實踐經驗,在求職競爭中脫穎而出最直接的辦法。
最近,大三學生張瑛到一家省級電視臺實習。對於學習廣電專業的她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對口和難得的機會。
“這家電視臺在全國是數一數二的,我覺得這是我的第一選擇。”一進臺,張瑛就進入到一檔節目的導演組工作。雖然工作忙碌,有時甚至要加班到凌晨,但每每看到自己參與的節目成爲大家口中的熱議話題,張瑛感到“累並快樂着”。
這段日子裡唯一讓張瑛感到迷惑的,就是每月電視臺收取500元的實習管理費。“這個也沒有明文規定,他們也不會一開始就告訴你要交費,我們都是道聽途說知道有這麼個事情,雖然心裡有疑慮,對方說要交我們就自覺地交了。聽同學說,有的人要交,有的人就沒交。”
然而,對於不少大學生來說,張瑛的每月500塊的實習管理費只能算作“毛毛雨”。
近日有新聞報道稱,大學生付費實習市場火爆,有學生甚至花費數萬元購買互聯網“大廠”的實習機會;很多從事於留學等工作的中介同時身兼互聯網、投行、會計師事務所等受大學生歡迎的崗位實習中介。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調查發現,一般來看,傳媒、經濟、醫學等專業付費實習較爲常見。在傳媒領域,不少公司或電視臺會收取“實習管理費”。在醫學領域,學生們去醫院實習交納一定費用也是十分常見的現象。這些費用有的需要自費,若是學校對口的實習單位,則會由學校承擔全部或部分費用。
高額費用“買”實習經歷,走得通嗎?
然而,如果一些大學生的專業對口的工作單位正是這些“大廠”,或是投行、券商等知名公司,“天價實習”就成爲越來越多大學生刷實習經歷的“捷徑”。而對於身在國外,打算回國工作的留學生來說,付費實習更是他們選擇打開國內求職市場的“敲門磚”。
“19998元衝刺大廠offer”“金融、券商、快消實習內推”“1對1服務,世界500強名企實習內推”……在淘寶、小紅書等網絡平臺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發現這樣的“商品”隨處可見。不少商家聲稱,自己的“導師”覆蓋多家知名企業,均爲在職員工,只要進行專業指導,並交納幾千到幾萬不菲的費用,就可以拿到一份亮眼的實習機會。
那麼,用高額費用“買”實習經歷,是“天坑”還是“捷徑”呢?
劉玥如今在美國一所大學留學,她所學的專業是政治學。不久前,爲了找到可心的實習單位,她花了兩萬元中介費。
之所以要花錢找實習中介,劉玥坦言“是因爲沒時間也沒精力自己找”。劉玥每天功課都很多,加上還有12小時的時差,找國內的實習確實不太方便。“忙的時候都是我爸媽在和中介聯繫,他們覺得只要能幫忙找個好公司的實習就行。”她說。
至於中介的定價,劉玥也認爲“價格過高”,不過她也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畢竟‘大廠’或頭部公司大家都擠破頭了”。
劉玥表示,和中介簽訂合同後,中介會將自己的簡歷推給對方公司人力資源部門的負責人,並保證對方公司一定可以看到自己的簡歷,也會提供一些有針對性的面試輔導。“成功率並不是100%。但找了中介的成功率應該比不找中介的要高一些,接下來還要靠自己面試。我們簽訂的合同裡面有一個公司的清單,如果是知名度、客戶反響比較好的公司,價格就相對高一些;如果沒拿到這個清單裡的公司的offer,中介就會退款。”
“可能存在即合理吧。”劉玥表示,中介確實承擔了很多本來要自己做的功課,但如今實習的這家公司和自己的專業也不是那麼對口。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如今不少中介機構將“付費實習”分爲“付費內推”“付費課程+就業推薦”“付費刷遠程項目”等多種業務類型。這些中介根據實習單位、學校專業背景、個人需求等不同,收費標準也不同,價格在幾百元至幾萬元不等。“天價實習”在網絡上發展成了一條明碼標價的“灰色產業鏈”,某些大廠員工甚至依靠“內推”獲得灰色收入。而這些從業者,有的是名企員工通過賣“內推”名額賺錢;有的是中介機構一邊高價收取“內推”費用、一邊尋找名企中的“帶教”導師;還有的是留學機構“兼職”做實習中介,爲出國留學“刷簡歷”的人提供實習。
然而,漂亮的實習經歷真的可以買來嗎?
如今,越來越多購買過“天價實習”的大學生髮現,自己“買”來的實習經歷“挺水的”,實際情況與中介承諾不相符的情況也比比皆是,更不要說花了錢仍然沒找到實習的情況。與此同時,騰訊、美團、普華永道、中信證券等多家名企都曾發佈聲明稱,從未與任何第三方機構合作,整個招聘和求職過程不會收取任何費用,這更爲大學生們敲響了警鐘。
長期負責學生就業工作的湖南大學輔導員於涵宇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尋找實習崗位的過程,就是一個信息收集、篩選的過程,是學生能夠對自身就業勝任力進行提前考覈的很好途經,如果只是依靠中介去找個實習,反而失去了實習本身的意義。
付費實習≠保險箱,大學生應理性看待
伴隨着每年攀升的應屆畢業生數量,大學生們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大,付費實習市場也越來越火爆。但是,由於沒有明確的法律條文和相應的監管措施,付費實習的灰色產業鏈有待取締,大學生也應警惕其存在的風險和危害。
實習到底能爲求職帶來多少加分?
在於涵宇看來,學生通過實習,熟悉工作內容和企業組織框架,積累工作和項目經驗,一方面有利於學生進一步瞭解自身技能需要補充的地方,督促自己進一步精進在學校的學習;另一方面,通過實習的學生可以更快地進行從學生到社會人的轉變,不管是從心態上還是工作方式方法上,都能更快地適應接下來的工作需求。
然而,於涵宇表示:“在和大量單位HR交流的過程中,他們普遍的反饋是,實習是很重要,但很多單位並不看重一個所謂的‘大廠’實習經歷,實際上,在面試過程中,通過問題很容易就能辨別出學生究竟是真正在實習還是隻是花錢買了個名頭。即使沒有實習,同學們通過總結和覆盤在學校的實踐經歷和學生工作經驗,一樣可以證明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潛力。”
如今,在不少網絡平臺搜索“付費實習”時,呼籲大家小心套路陷阱的聲音越來越多。
正在北京某傳媒機構實習的張璐表示,自己的這份實習是免費的,但之前做了很多付費實習的功課,她建議大學生們應當仔細鑑別。“很多中介的承諾都無法保證,很多‘內推’甚至無法接觸相關工作,學到的知識很少,而且往往是無薪的,甚至不願給實習生開具實習證明。”
於涵宇也觀察到,網上有很多學生反饋天價實習其實很多都是外包工作甚至是假實習,希望同學們能夠進一步辨析相關信息,多去尋找和爭取資源,可以在學校的就業網和企業官網發佈的官方渠道投遞實習簡歷,對所謂“包錄取”的中介不要輕易相信。
“高校的實習和就業信息資源都是十分豐富的,也是值得信賴的。”於涵宇表示,以自己所在的湖南大學爲例,學校啓動了大量優質企業和單位實習信息發佈的對接渠道,每天都發布大量優質實習的招聘信息,並邀請資深HR進入校園,從用人單位角度來給學生傳授應聘經驗,讓學生能夠贏在起跑線。
“在鑑別不清的時候,可以求助老師。因爲輔導員等校內資源是免費的、高質量的、個性化的,學生應該優先考慮校內的就業指導和實習、就業信息推介力量,謹慎付費,尤其是高額中介。”於涵宇說。(應採訪對象要求,文中學生均爲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