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一步創業三道門檻 社會支持體系有待健全

北京學生張周去年即將畢業時,曾和其他同學一樣加入了求職大軍,“大大小小的公司應聘了不下10次”,他說,“考慮到一個月一兩千元的薪水確實不夠花,我決定開始創業。”然而,大半年的時間過去了,回顧起自己的創業之路,張周感慨:“雖然國家優惠政策越來越多、社會越來越關注大學生創業問題,但利於大學生創業的市場環境並沒有形成。即使經營這間五六個員工的小餐館,也已經耗盡了我的心思。”

北京大學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研究中心近日發佈的《中國人力資源服務白皮書2010》(以下簡稱《白皮書》)顯示,目前我國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比例仍然偏低,創業意識差、社會環境不如意以及資金來源匱乏,是大學生面臨的三大障礙

指導中心不指導

3月初,應屆畢業生李慧芬興沖沖地來到學校就業指導中心,諮詢辦理小額貸款優惠政策。此前,她曾經在網上查詢過相關信息,瞭解到大學生創業可以得到低息甚至無息的小額貸款,還可以享受房租優惠。具體如何操作,她希望得到專業老師的指導。但是指導中心的老師當場給她潑了一盆冷水,“老師把十幾頁有關大學生創業的政策文件遞給我,讓我自己慢慢研究。”她說,“我感覺自己就像一隻沒頭蒼蠅到處亂撞。很希望能有專業的大學生創業指導,給我們吃一顆‘定心丸’。”

“目前高校內具有創業意願的學生不在少數,但受制於獲取創業信息的渠道太少,他們只能漫無目的地摸索。就業指導中心則大多承擔爲學生提供就業信息、指導、諮詢等職能,並沒有在創業領域發揮應盡的職能。”北京大學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肖明政說,“在就業壓力越來越大的今天,就業指導中心應當把調研市場、分析市場的工作做得更細緻,在第一時間把創業資訊源源不斷地傳遞給學生。”

《白皮書》顯示,就目前我國高等教育體制而言,相關教育部門並未針對創業設置考覈標準,導致諸多高校對大學生創業工作積極性不高。調查顯示,以上海市爲例,當地有近8成的大學生有創業意願,而最終在校方鼓勵及支持下實現創業的人尚不足2%。

“一提到創業,大多數學生就會想到擁有明亮寬敞的辦公室、好車、聽話的手下、光鮮的稱謂等等,總體上而言大學生對創業仍存在一種‘很風光’的錯覺。”世博集團上海市對外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嚴裕民說,“盲目樂觀一定程度上也源自在校期間創業指導的缺失。”

“由於創業教育的缺失,絕大多數的大學生對社會了解甚少,對商場待人接物的方式不適應,對創業的艱苦性根本沒有足夠的準備。創業初期需要事必躬親,時刻都會面對巨大的壓力和風險,和想象中的‘風光’相去甚遠。”肖明政說。

支持體系待健全

“事實上,大學生創業不僅能帶動就業,也是自我發展、實現人生價值好機會。但是目前社會環境對大學生創業的態度並不寬容。”肖明政說,“‘一畢業就要找個鐵飯碗’的就業觀念必須改變了。”

《白皮書》指出,目前我國創業觀念仍處在一種“爲大學生就業找出路”的階段,還沒有提升到“經濟發展核心驅動力”的高度。除此之外,相較於歐美國家較爲成熟的市場環境,我國大學生創業所需要的配套服務設施還相當不健全。社會經濟體制和信用體系仍處於制度建設和調整階段,相關創業政策的完善和落實情況還不盡如人意。

以2004年國家工商總局發佈的政策爲例,雖然規定應屆畢業生創業者一年內可以免交登記註冊費和相關工商管理費,但並沒有提及具體的實施細則,“如何優惠”仍不明確。除此之外,《白皮書》指出,政策中關於減免大學生創業者行政費用的數額仍較小,不足以體現國家促進大學生創業的政策導向。

“另外,大學畢業生創業面臨戶口、檔案和職稱評定無保障等具體問題,也沒有專設諮詢和服務的機構維護這一羣體的利益。這些都是令大學生創業‘望之興嘆’的社會因素。”肖明政說。

“從政府層面來看,大學生創業的社會支持體系有待健全。如融資渠道還不夠多樣化,行政程序普遍比較繁雜等等。從社會文化層面來看,大學生創業的文化氛圍尚未形成。很大比例的家長受傳統就業觀念的束縛,並不支持孩子創業,甚至認爲‘小老闆’的名稱說出去不夠光彩。”嚴裕民說。

對此,《白皮書》建議,首先應當改革和完善學生管理制度,探索學生管理“管嚴”與“管活”的新途徑,給學生以更多的自主創業空間和時間。其次要加大對學生科研和創業教育的資金及政策支持力度,從多方面構建寬容的社會環境。

資金不足創業難

調查顯示,以上海市爲例,大學生創業者中99%的人認爲最大障礙來源於“資金不足”,比例遠高於“經驗不足”、“缺乏好項目”、“沒有好的團隊”等其他選項。

“目前很多地區都有針對大學生創業專設的資金扶持政策,比如創業基金、小額貸款等,但是落實起來很難。”肖明政說,“大學生創業者到處尋求政策支持,跑遍了所有部門,一個部門一種說法,最後還是一分錢也拿不到。”

《白皮書》顯示,目前大學生創業的啓動資金多數依靠家庭或同學拼湊,有73.47%的大學生所能承受的自主創業資金不足10萬元,61.63%的大學生認爲“缺乏啓動資金”是創業的最大障礙。

“大二時,我和宿舍兩個同學一起在學校附近租了一間小門面,開了家水吧。”曾經在校園創業的北京高校畢業生王曉潔說,“讀書期間,因爲住宿、生活仍以學校爲基礎,感覺創業壓力並不大。但是畢業後,必須脫離學校獨自承擔所有創業風險和壓力時,我明顯感覺到資金方面有些吃不消了,最終堅持了半年還是放棄。”

“能夠自己當老闆,對於大多數年輕人來說還是很有吸引力的事。”肖明政說,“然而,真正着手後就會發現,‘手裡沒錢’是大學生創業中的巨大障礙。”

據瞭解,目前大學生創業遭遇資金困境的成因主要有三點:首先是各級政府投入難以在短時間內滿足大學生創業需要;其次是受經濟發展水平限制,以及缺少相應捐贈法規,社會捐贈有限;最後是銀行缺少風險評估機制,創業青年缺乏財產抵押擔保,融資困難。

在採訪中,部分大學生甚至無奈地表示,在目前的融資條件下,“要創業最好是家庭條件寬裕,才能經得起孩子折騰,不然還是先找個工作解決生計問題比較現實”。

“針對大學生滿腔的創業熱情,首先要做的就是降低大學生創業的門檻。剛剛走向社會,很多大學生創業者手中沒有多少閒錢,家庭也很難給予支持,這就需要政府先從‘准入門檻’上降低標準;其次,社會融、投資體系包括風險投資對於大學生創業的支持力度也需要加大。”肖明政說。 (駱 沙)(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