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園福海宮搬家 釐清文化資產定位

大園福海宮多年來爲了搬遷廟宇議題爭論不休,近期又因廟宇文化資產保存問題,15日文化局現場會勘。(王思雲攝)

大園福海宮因航空開發計劃,位在第三跑道徵收範圍移廟爭議長達多年,去年經信徒大會擲筊請示,神明決議搬遷。有信衆質疑遷移將導致歷史建築摧毀,文化局將於15日會勘,釐清文化資產定位

去年福海宮召開信徒大會討論搬遷問題,同意搬遷佔多數,廟方擲筊請示「輔信王公」,雙方各擲筊10次,結果同意搬遷7聖筊、不搬遷有4聖筊,最終決議搬遷。

福海宮管理委員蔡宗烈表示,不是不願意搬遷,但是要原廟搬離,不同意廟方拆除另建。他補充,福海宮於1992年重建,當時請來國家級大師樑少英規畫建材都是用最稀有的,充滿工匠藝術,是無形的文化資產,一旦重建後古蹟將不復在。但改選後新一屆委員們卻傾向搬遷,也不考慮興建、補償費用問題。

蔡宗烈說,廟宇預訂搬遷的新址腹地不足,新廟越蓋越小,且交通部補償不清,誠意不足。他強調,福海宮已正式通過歷史建築文化審議,會強力推動文化資產保存,留住神明與福海宮。

福海宮總幹事楊智賢說,一切程序皆照信徒大會決議,新址位在海軍基地面積約2081坪,與現址面積差不多,補償費也正與交通部評估中。對於有委員建議原廟搬離,福海宮常務監事萬金坦言,廟宇要拆掉重建是神明旨意,屆時在地居民都要搬走,福海宮不遷移,最後將會因人潮遠離而越來越冷淡,竹圍里居民是期待和神明一起搬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