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市增3文化資產 清代道署遺構指定市定古蹟

現位於臺南民生路上的濟醫院,仍保有日據時期建立以來的建築空間技法。(文資處提供/李宜傑臺南傳真)

南市文資處4日宣佈新增3處文化資產,包括市定古蹟「清代道署遺構」、歷史建築「濟生醫院」和「清代考棚遺構」。

新增的歷史建築中,位在臺南市中西區民生路停車場的「濟生醫院」,爲日據時期防治傳染病的避病院,目前僅存1棟建物,雖然戰後曾經增改建,但仍保留十字走廊分隔各機能空間及日據時期的車寄入口,同時也保存日據時期的空間配置與大跨度偶柱式木屋架、雨淋板等建築技法,見證日據時期公共衛生政策和臺南避病院的發展史。

永福國小所清整出清代道署遺構,爲保護遺構,目前暫時回填。(文資處提供/李宜傑臺南傳真)

位於民生路上的濟生醫院,仍保有日據時期的車寄入口。(文資處提供/李宜傑臺南傳真)

歷史建築原永康飛行場無線羅針所擴大登錄範圍並修改名稱。(文資處提供/李宜傑臺南傳真)

位在中西區衛民街駅前千利修大樓花臺的「清代考棚遺構」,於2015年大樓興建時出土,研判爲清代所建「臺灣府考棚」的部分基礎遺構,目前放置於原址平臺上。古蹟歷史建築審議會認爲,現存遺構的三合土基礎及磚疊砌法呈現時代技術特色,並體現府城考棚空間場域的歷史意義

同樣在中西區的「清代道署遺構」,於2016年因永福國小校舍改建工程而被發現,研判爲清代「臺澎兵備道署」遺構。審議會認爲,目前遺留的18世紀磚造遺構及日據時期的柱礎遺構,反映臺灣重要的官署遺蹟,並呈現日據以降的演變,是南市重要的歷史場域,具稀少性與重要性,未來將融入新校舍作爲府城文化展示場域。

另外,原歷史建築「永康飛雁新村傳原通訊所」,審議會考量建物羣興建時的功能與原永康飛行場的關係,擴大歷史建築本體與定着土地範圍,並修正歷史建築名稱爲「原永康飛行場無線羅針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