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上這副特製眼鏡 體驗盲人的視界

竹市視障成長協會自制低視能模擬鏡,讓一般民衆瞭解不同狀態視覺障礙。(邱立雅攝)

竹市視障成長協會上網訂購素材自制低視能模擬鏡,透過推廣期盼大衆更爲認識盲人世界。(邱立雅攝)

一般人對於失明的印象不是全盲就是電影中模擬障者角度的模糊視線,新竹市視障成長協會爲了讓大衆更瞭解除了全盲之外的視覺障礙,上網添購器材自制低視能模擬鏡,分別呈現不同成因造成的視盲,讓明眼人試戴並體驗盲人視角

新竹市視障成長協會總幹事吳季孺發現大部分民衆對於全盲可以理解,但事實上因不同疾病狀況造成的視覺障礙各有不同,有的人可看光影、有的人有部分盲區或是僅剩一小點可見,像是白內障患者也有不同程度的視覺障礙。

正因如此,許多視障者的外表無受損、眼球並未萎縮,外觀起來與一人無異,導致部分視障者並不被認爲視力受損,因而有人際困擾、被誤會,甚至還會被不瞭解的人質疑:「是不是在裝瞎?」

有鑑於此,吳季孺上網添購器材,自行組裝5組低視能模擬鏡,分別模擬因爲腦中風導致的偏盲、因青光眼糖尿病導致視網膜剝離而成的視盲、因爲黃斑部病變讓視野多出幾個黑點、因白內障導致的視線朦朧模糊以及因感狀細胞受損導致的視覺只剩一小點。

吳季孺表示,若自輔公司添購低視能模擬鏡,5組至少要價上萬元,但自己動手DIY,成本可壓低至幾千元。目前這5組低視能模擬鏡主要用於活動時推廣,到政府活動、咖啡店校園參與活動時,讓民衆嘗試配戴體驗盲人感受,並試着向大衆說明不同成因導致相異的視覺障礙。

「破除過往的刻板印象。」吳季孺表示,由於部分視障者可以使用手機、也可以外出自由活動,甚至外觀與常人無異,爲打破大衆對於視障者平板的想像,希望透過試戴搭配解說的方式,建立大衆對視障者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