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謝廢物就是「溼氣」!把握夏季除體溼就能不生病

早安健康編輯部】老是昏沉沒胃口?全身痠痛,傍晚水腫小腹越來越凸?總是喝冰飲、開冷氣,容易手腳冰冷?最愛麻辣鍋痘子冒不完、口臭體臭纏身?以爲能擺脫了便秘,大便卻溼黏不成形?別懷疑,你可能已經被「溼氣」纏上了。

「溼氣」是中醫說法,乍聽之下可能有點奧妙難解,「『溼氣』就像是一個代謝產物的概念,」陳曉中醫師解釋:「吃下肚的東西無法代謝掉、只要是身體代謝不掉的廢物,都會變成一種『溼氣』;例如多餘的油脂代謝不掉、荷爾蒙代謝不掉,留在體內就會造成一些不舒服。」這些不舒服,可以讓我們知道體內有溼氣正在伺機而動。

若沒有及時幫身體「除溼」,等到累積成痰、瘀,最後多是疾病纏身。陳曉萱中醫師就指出:「所有的慢性病、高血壓高血脂等,都是因爲『溼氣」無法處理。」

溼性致病三階段——溼、痰、瘀

Step1 根源→溼氣(寒溼、溼熱)

飲食、生活習慣環境因素,都可能造成體質改變、累積溼氣。

寒溼:如果喜歡吃冰,造成脾胃虛寒、代謝能力下降,再加上吹冷氣、少運動環境溼度高,排汗或大小便不暢,體質易偏寒且累積溼氣。

溼熱:如果愛吃重口味甜食,攝取太多鹽分糖分、油脂、刺激物,又經常熬夜,使代謝功能無法正常執行,體質易偏熱、有感染髮炎現象且累積溼氣。

★ 若體內已有溼氣,又大吃重口味、燥熱食物或熬夜,溼氣化熱就代表有發炎現象,體質也會轉爲溼熱。

Step2 溼氣→痰溼

體內溼氣沒有處理掉,導致循環代謝逐漸變得不順暢,而多餘的脂肪血糖尿酸、荷爾蒙等體內廢物也持續堆積,形成溼滑黏稠的物質,例如濃痰、白帶、肥胖、三高等。

Step3 痰溼→痰瘀

體內廢物堆積呈固體塊狀物質,例如血栓脂肪肝,甚至到達阻礙循環的程度。

夏季有效排溼,還能遠離秋冬血管疾病

俗雲「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點出四季養生相互影響的關係。「冬要藏,就像動物要冬眠,這時不會有發散的行爲,而是要養陰、打好底子。」陳曉萱中醫師說:「打個比方,春天種籽要發芽,秋冬的時候就要給土地營養,春天發的時候才能發得好。」

至於消除溼氣想要事半功倍的關鍵秘密,同樣隱藏在這句話裡。

「其實夏天陽氣旺,是排溼最好的時間。」陳曉萱指出:「如果夏季溼氣沒處理掉,冬天相對低溫,這時候要排寒、排溼更困難,就容易讓溼氣留在體內,久了代謝問題變嚴重,怕冷、溼氣更難解,精神更差,慢性疾病發生率也會變高。」

尤其秋冬氣候變化溫差大,血管容易收縮,血壓也比較不穩定,心血管疾病的發作死亡率一向最高。血管老化、瘀塞正是溼氣在體內不斷累積的後果之一,如果可以把握夏季排溼好時機,做好平時的保養工作,就能趁早遠離穩坐國人十大死因的心血管疾病。

【延伸閱讀】

奇蹟的5秒瘦腹運動,一天30次增肌燃脂解便秘掉髮嘴破手麻...都是缺這些營養!吃對食物一勞永逸水沒喝對,每天8杯也不管用!中醫師:這3種水別喝洗澡後只要2步驟,立即將浴室黴菌黃垢光光用水清洗反而易變質!這些菇類農藥,直接下鍋就對了

此爲《早安健康》6月號《除體溼,就能斷病根》部分內容。完整精采內容全臺各7-11、全家、萊爾富、OK超商及誠品金石堂、博客網路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免運特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