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時報/淡江資工系教授石貴平 救命APP獲美國專利

圖、文/淡江時報 王怡雯專訪

研究不只是研究,它是興趣也是志業。」厚厚的眼鏡下帶着靦腆的笑容,談起研究的藍圖,目光中滿是熱情與衝勁,他是淡江資工系教授石貴平,在本校任教20多年期間,共計獲頒國內外3項專利榮獲將近20項論文獎,日前以「災難緊急救助系統及其控制方法」(DISASTER EMERGENCY RESCUE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THEREOF)又拿下一項美國專利,「希望運用科技的力量,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完善美好。」

石貴平自中央大學資訊工程所博士畢業後,便開啓在淡江資工系的教學生涯,專長領域爲物聯網無線感測網路、無線區域網路及行動計算,具多年主持科技部教育部計劃經驗,曾獲教育部網路通訊人才培育先導型計劃優良教材優等獎、科技部優秀年輕學者研究計劃、全國第23屆行動計算研討會優良論文獎等,且自民國99年起,連續10年獲得科技部研究獎勵,研究室裡掛滿了各式獎狀,讓人印象深刻。

致力將科技結合生活應用的石貴平,在指導當時就讀資工系碩在職專班校友翁培寧時,有感於臺灣地震頻繁,尤其是921大地震造成房屋倒塌、傷亡無數,於是花了近3年時間研發APP,搭配手機內的iBeacon訊號發射器,利用其藍牙精準定位技術,可回傳追蹤者的生理狀態、心跳偵測等,幫助搜救隊第一時間找到受難者,即使已失去自主意識的受難者,透過此APP的裝設,亦能回傳位置,增加被尋獲的機會。

目前嚴重特殊傳染肺炎肆虐全球,石貴平認爲,此APP也可結合防疫,作爲防疫人員監測隔離人口的裝置,類似於本校iClass系統的雷達點名功能,如此一來不僅能夠進行準確的數據回報,也能減少防疫人員與隔離人口的近距離接觸,大幅降低傳染風險。

「如何設身處地的爲應用者思考,是發明的根本價值動力。」石貴平笑着說,透過現有的技術與創意發想,「主動式求救」的系統設計,能夠實際造福更多人,纔是最有意義的事情。

資訊科技並不只是一連串的0與1,更多的是具備人文關懷與內涵的展現。在物聯網領域深有研究的他,多年前與資工系教授張志勇臺北藝術大學合作,以無限感測網路技術建構臺灣第一個「人文科藝休閒創意空間感測網」,當時獲各大媒體爭相報導

曾獲得教師評鑑傑出獎的石貴平,重視與學生間的互動,主動給學生自己的聯絡方式,並樂於解答各項疑惑,他鼓勵學生參加校內外的創意競賽,提供技術指導,他認爲教學最重要的,就是教會學生學習方法,建立良好的學習態度,所以常在課堂中分享自己的研究心得,「學生的回饋與交流,是促使自己更進步的動力」。

石貴平感謝研發處在專利申請上的幫助與支持,能夠提供作品一個發光發熱的管道。協助石貴平進行專利申請前置流程的研產經理王寒柏表示,從邀請計劃申請專利、申請程序及專利事務所的接洽,至後續的專利維護,研發處都會主動提供人力與金費的協助,讓教師們可以更安心、更專注地在研究和教學上。

承辦後續專利推廣與協助洽談技轉授權的研產組經理方惠如說明,預計於下半年度將石教授的專利作品,推廣於更多的發明技術展,如「臺灣創新技術博覽會」等,希望讓更多與會的各界企業,看見此APP的特點與應用價值。未來將嘗試向政府機構,比如社福單位、警消單位等,推廣合作的可能性。

「研究的收穫不會僅只是一張張的論文紙或專利證書,更重要的是過程中的成就感,以及看見更多人因此過得更幸福。」雖然研究之路不好走,但熱情和造福人類信念,讓石貴平繼續堅持下去。他期盼未來此APP能夠成爲國家級的救難應用,或吸引手機大廠出廠前即已內建,讓更多人受惠,讓搜救更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