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聽”與“看”相遇

在當代舞臺藝術中,視覺美學與聽覺美學的融合與碰撞,會創造出怎樣令人難忘的舞臺體驗?前不久,在由國家大劇院與中國舞臺美術學會共同主辦的“2024臺湖舞美國際論壇”上,海內外舞美名家齊聚一堂,圍繞“美學·聲學·共生”這一主題,共同展望舞臺藝術的技術發展前景。

隨着時代的發展,當今舞臺美術已不再侷限於自身視覺美學的縱向深入,而是與聲音、光影、虛擬技術等元素交織融合,使舞臺成爲一個綜合藝術的載體和空間。戲劇舞臺上,視覺美學與聽覺美學如何在同一個時空中共同打造出精彩絕倫的舞臺,引發業界思考。

意大利舞美設計、服裝設計師、視覺藝術家多梅尼科·弗蘭基的創作注重保持視覺與聽覺的平衡,舞美、服裝設計都基於舞臺調度。他說:“我將時間的概念融入具體的舞臺設計中,這樣設計的舞臺不會像繪畫、攝影鏡頭或雕塑那樣是靜態的,它們會隨着時間而演變。時間是將我的視覺表達語言與聲音表達語言融合的重要成分。”

做演員的經歷使得德國舞美設計師沃爾夫岡·梅納爾迪更加追求舞臺與表演者的互動。“佈景不僅是爲觀衆而設,也應幫助演員完成表演。”沃爾夫岡·梅納爾迪說,舞臺設計需要用理性去思考,也要用心去感受。不希望將事物表現得過於直接,舞臺不僅是一個美學背景,更需要發展自身的創作語言。只有通過不斷創新,戲劇纔可以保持活力並與時俱進。

“身處21世紀的表演空間,多向維度的人類感官系統被進一步調動和整合,對未來的舞美而言,數字背景下的新介質將把視聽元素的敘事功能帶入更高的境界。”中國舞臺美術學會第九屆會長、上海戲劇學院教授曹林表示,視聽美學既有內在關聯也會相互影響,並共同以某種戲劇形式呈現給觀衆。

本屆論壇還有兩個延伸內容:一是從音樂劇的視覺美學構建出發,研究當下的舞美教育和人才培養;二是站在視聽藝術共生的角度,展望音樂劇與舞臺科技的發展趨勢。

俄羅斯導演阿麗娜·切維克認爲,在音樂劇的發展過程中,創作者不斷打破既定的框架,進行創新性探索,演變出許多不同的風格與流派。“這種多元的藝術表現形式,也對音樂劇的導演、演員及舞美設計師等專業人士提出了很多挑戰,需要我們具備更廣闊的視野和敏銳的洞察力。我們所追求的並不是簡單的模仿,而是在創作的過程中不斷融入自己的思想。”阿麗娜·切維克說。

於1953年成立的日本四季劇團,集劇目製作、宣傳推廣、票務銷售、劇場管理於一體,是日本演出劇種較爲豐富的劇團。音樂劇製作人王翔淺分析,其經營秘訣有3點:一是音樂劇演員的培育,二是低票價帶來持續的上座率,三是精準到位的宣傳。“通過四季劇團的成長史,可以看出日本音樂劇的發展歷程,四季劇團的經驗也給中國音樂劇發展帶來很多啓迪。”王翔淺說。

“中國原創音樂劇舞臺視覺的探索,是一個融合傳統與現代、技術與藝術的複雜過程。”北京舞蹈學院舞臺美術系主任任冬生表示,近年來,隨着音樂劇市場的蓬勃發展,舞臺視覺設計作爲音樂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在不斷突破與創新。展望未來,數字化應用、可持續設計和文化融合將成爲新的探索方向。同時,舞臺設計也將逐步採用新技術來提高演出的視覺效果和觀衆體驗。

當前,音樂劇行業中導演和舞臺美術之間的身份關係正在發生微妙的變化。北京舞蹈學院音樂系副系主任肖傑說:“無論是燈光還是舞美設計,都在從一種相對被動的狀態逐步走向主動的狀態,甚至能夠佔據整部劇目非常核心和主導的地位,這也是時代賦予這個工種更重要的價值。”

責編:勾曉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