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納樂於分享 臺後進贊有魅力

美國學者珍妮佛‧道納(Jennifer A. Doudna)獲得今年諾貝爾化學獎。(美聯社

法國學者伊曼紐.夏彭提耶和美國學者珍妮佛‧道納以開發基因編輯方法,爲醫學生物農業帶來最新突破研究技術獲頒諾貝爾化學獎。她們曾獲頒唐獎,道納也來臺3次。中研院生化所助研究員凌嘉鴻曾在道納實驗室從事博士後研究,直呼她內外兼具,是非常有魅力科學家,並且行事大方,更樂於分享。

凌嘉鴻表示,在美期間,曾在道納的實驗室從事博士後研究,道納外型亮麗,不只談吐與溝通技巧得宜,不藏私且樂於分享的個性,願意把「基因剪刀」的關鍵「know how」分享給全世界,吸引許多有才華的博士後研究、學生加入研究團隊,「就像鴻海集團創辦人郭臺銘一樣」,讓他對道納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凌嘉鴻也提到,道納與伊曼紐2012年8月在國際知名《科學》期刊,發表CRISPR/Cas9系統成爲突破性的基因編輯平臺的研究,對醫學、農業到生物研究等各領域帶來廣泛影響力,主要是各種生物都有DNA,基因編輯技術應用層面因此非常廣泛,甚至可用以改變生物生命藍圖

值得一提的是,兩位女科學家曾獲頒唐獎,唐獎教育基金會表示,兩人曾於2016年獲頒唐獎生醫藥獎,她們攜手投入研究,將細菌CRISPR/Cas9系統,簡化成易於操作、可程式化的雙分子系統,使基因體編輯更有效率,還可同時放入兩個以上sgRNA,進行多個基因同時剔除的目的

唐獎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陳振川表示,接獲兩人獲獎消息與有榮焉,除感謝評選委員會能以前瞻遠見評選出值得獎勵的科學家,也在第一時間分別致意恭賀。